sina.com.cn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搜索引擎 | 主题社区 | 都市生活 | 竞技风暴 | 财经纵横 | 科技时代 | 网上购物 | 网站地图

新浪亲子中心更多更权威育儿资讯 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最新消息
生活情感

新浪首页 > 生活情感 > 时尚 > 时尚消费 > > 正文

-郑伊健:向网友首吐心声(附图)
-职业女性新宠-美手美甲(附图)
-时尚复古风吹向70年代(附图)
-牛仔裤选购指南(附图)
-太阳镜选购指南(附图)
-摩登女人装饰物语(附图)
-街头兴起体绘风(附图)
-钻饰:永远的宴会明星(附图)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22年流行总清盘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9月14日14:49

  1978:泡图书馆

  那是一个疯狂求知的年代,无数的好学青年把他们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里,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能有 足够的书籍和座位提供给这些执著的求知者,每天开馆前图书馆门前排起的人龙比当年任何一支购物的队伍都要长。对于每周 有近25.4个小时泡在图书馆里的青年来说,读书、做笔记、思考是他们觉得惟一值得去做的事情,以至于当时最火的小说 家刘心武在他的小说《爱情的位置》中也不得不将男女主人公的约会地点定在了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偶尔从书本上移开的目光 是他们交流的惟一语言。

  1979:交谊舞、喇叭裤

  冲破了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急急忙忙尝试新生活的滋味,被禁了至少十年的交谊舞又回来了。那一年,许多单位在工会 的组织下,开始举办周末或假日舞会,虽说老舞伴容易找,但舞步却因荒疏多年而有些生硬了。许多场合都能听到交流经验、 探讨舞技兴致勃勃的谈话。没有人可以交流的时候,则是抱着椅子模拟操练;同年,喇叭裤的大量出现和快速流行则多少出人 意料也让很多人看不惯,穿喇叭裤、留长头发的年轻人使人觉得有些不太正经。但透过该不该穿喇叭裤的争论,人们看到了在 新的时代尊重个性、尊重自我选择的重要性。

  1980:学外语、台湾校园歌曲

  这一年卖得最火的书中肯定有《英语900句》。刚刚开放不到两年的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事实上比想象的要少得 多,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睁开眼看世界的愿望,驱使着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书店里的外语书很少但都很好卖,电视上 的外语教学节目很枯燥但收视率却很高——这一状况直到1982年《Follow me》(跟我学)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出 现才有所改观;要学习也要娱乐,虽然,李谷一在一曲《乡恋》中使用了气声唱法让有些人直起鸡皮疙瘩,但人们至少从这一 年2月评出的15首优秀歌曲中知道了流行歌曲也并非全是“靡靡之音”。这一时期,《外婆的澎湖湾》、《童年》、《兰花 草》等台湾校园歌曲被人们挂在嘴边传唱,其轻松、欢快、幽默和一点点感伤都让人们耳目一新。

  1981:迪斯科、美学

  1981年11月的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成了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同年迅速流行的迪斯科音乐 节拍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黑人音乐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极有市场,至少在中国的摇滚出现并被广泛接 受以前,迪斯科事实上是年轻人内心压抑或郁闷情绪的间接的爆发和直接的释放;更有上进心的青年一窝蜂地开始研究美学, 到处都能听到有关“美的本质”问题的业余高论,不少从国外来中国讲学的很惊异地发现枯燥的美学讲座竟会有成百上千的听 众。虽然人们很快就发现,美学跟他们实际上热爱的艺术不是一回事而移情别恋的时候,美学家们在这一年已经尽享荣耀。

  1982:写诗

  经过了数年艰苦而顽强的争论,到了1982年前后,朦胧诗已经取得了在诗坛上的“合法”地位并迅速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而以北岛、顾城、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人也迅速成为最受公众崇拜的人物。在这个抒情的年代里,写诗成了一件流行 、风雅而高尚的事情,有年轻人的地方就会有诗社,以至于发生过几桩无良青年以诗人的名义行骗的事件主要的受害者是喜 爱文学的女青年。《诗刊》、《飞天》等杂志非常抢手,而很多年轻人手头都会有精美的笔记本专门用来抄喜爱的诗歌。写 诗到了80年代后期已不时髦了,说一个人是诗人不是在夸而是在骂他。1990年汪国真因为《年轻的思绪》、《年轻的心 》等三本诗集成为了最后一个因写诗而获得荣耀的人。但同时又因小感伤小哲理而遭人唾弃。1982年一去不返。

  1983:武打、《读者文摘》

  自从1981年《少林寺》火爆神州,1982年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风靡之后,中国人对舞拳弄棍的兴趣与日剧增 。1983年,随着由香港亚洲电视台录制、广东电视台配音译制的《霍元甲》在各地电视台播放,该剧的主题曲《万里长城 永不倒》以及霍大侠的”迷踪拳”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偏远的内地,也能看到年轻后生嘴里哼着蹩脚的粤语,手脚 比划着霍师傅招式;与这种尚武之风相映成趣的是,经过了一年多的起步发展,西北地区一本温情脉脉的杂志《读者文摘》 现改名《读者》在这一年脱颖而出,成了当时中国风靡一时的杂志。这本充满了大自然抗争、父母子女亲情、名言谚语的励 志读物,无条件地征服了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的大读者群。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而 昔日的“读者”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狂热不免暗叫一声惭愧。

  1984:春节晚会

  当年的春节晚会是中央电视台最成功的一次大型节日晚会,在这次晚会上,第一次邀请了海外的歌星来内地表演,张 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因此红极一时。从此,每年除夕夜4个多小时的春节晚会成为过春节的一 项最重要的内容,港台歌星、小品、综艺晚会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关注。

  1985:生猛海鲜

  南方经济崛起的一个征兆就是粤菜酒楼开遍全国,家家打出的招牌都是“生猛海鲜每日空运”,吃粤菜成为时尚,因 为它档次高、服务好,很符合先富起来的万元户显富摆谱儿的心理,又能体现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珠三角的老板们爱饮洋酒以抬身价,所以“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广告语,也随生猛海鲜一起风靡全国。生猛海鲜 拉动了近20年来第一次高消费的饮食潮,但用公款爆撮生猛海鲜大受抨击后,生猛海鲜淡出,“四菜一汤”当道,不过有名 无实,很快也被遗忘。

  1986:琼瑶、三毛

  琼瑶在这一年出尽了风头,至少有20个以上的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位台湾女作家的言情小说,而后根据她的小说改 编而成的电影在各地录像厅里几乎场场爆棚。这时,人们早已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痕文学”嗤之以鼻,却没想到还会为琼瑶 的浪漫故事流眼泪。学者们说这是因为这些故事中有中国人以前缺的真情,但俗世中的男男女女想得更多的还是怎样把自己装 扮成像秦汉、林青霞一样的白马王子和小家碧玉。另外一些对琼瑶不“感冒”的年轻人则转向了同样浪漫又不乏潇洒的三毛, 人们迷恋她书中的爱情故事和异域风情,没有一个人像马中欣一样去怀疑真假。

  1987:下海

  这一年的时尚五花八门,有人玩呼拉圈玩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有人迷费翔迷得不思茶饭,还有人模仿着美国人跳“ 霹雳”。但更具意义的时尚是经商,“下海”一词一出现便广泛流行,体制外的诱惑越来越大,业余商人也越来越多,皮包公 司满天飞,街坊邻居一碰面张口就是“钢材”、“化肥”、“车皮”,停薪留职的人很让人羡慕,一出单位就成了经理,但真 正弄到钱的还是少数人。

  1988:人体、侃大山1979年10月,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壁画上那几个裸女曾经引发出超 出人体本身的震撼力。九年后的1988年12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次油画人体大展,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日平均观 众超过1.2万)使平日清静的艺术宫殿变得像个大集市,虽说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模特儿与画院之间的纠纷闹得沸沸扬扬 ,但如果人们没有对人体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兴趣,你们自家的那点事谁会搭理。与此同时,这一年因为王朔小说的流行而渐成 时尚的“侃”反映的则是一种玩世的社会心态。一部分人穿着“文化衫”招摇过市,而更多的人则沉溺于“侃大山”的言语快 感之中。种种烦恼、郁闷都在这种亦庄亦谐的调侃中得到了释放。

  1989:摇滚

  3年前以一首《一无所有》拉开中国摇滚帷幕的崔健这一年在伦敦获得了首届亚洲流行音乐大奖。3月,崔健在北京 展览剧场举办了他的首场摇滚音乐会“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他的第一张同名个人专辑随即出版发行。随着众多摇滚乐队浮出 水面,中国的摇滚音乐显示了它巨大的力量。这一年,人们开始鄙视港台流行歌曲的媚俗,他们一提起崔健,陌生人也成了知 音。

  1990:婚姻危机

  前些年风风火火瞎折腾,到如今回到家里关起门过小日子却发现也不容易。这一年中国的离婚率首次突破10%达到 了10.2%,而在10年前这个数字却是1.2%。离婚大军以平均一年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在增加,于是居然出现了这样的 说法:“结婚是典型错误,离婚是幡然醒悟,再婚是执迷不悟,不婚是大彻大悟”。

  1991:卡拉OK

  这一年7月广州冒出了第一家夜总会“金嗓子”,刚刚侃完大山的人们以开始齐齐扯起嗓子唱起卡拉OK来了。那时 的高档歌舞厅和酒楼引亢高歌绝对是大款的标志。七八年过去,这一由日本人发明的娱乐方兴未艾。

  1992:炒股

  1990年12月沪市开业和1991年7月深市挂牌。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比“杨百万”差。金钱热力四射, 股民们激情万丈,股市的大涨大跌对应着人生的大喜大悲,虽然8月份的深圳股市骚乱让年轻的中国股市付出了成长的代价, 但股民们发现,他们被套牢的已不是他们投进去的那点小钱而是他们的全部欲望。这一年的每一种时尚几乎都可圈可点。当年 “上岸”的弄潮儿晒干了裤腿以后又下海了,越来越忙的人们丢下一句“有事Call我”就不见了。一些人重新翻出了当年 的大学课本,“考研”不是为了深造而是提高身价好去南方发展。老板们一只手带着大包现金去南方做买卖,另一只手也没闲 着,紧紧攥着的是重达近1公斤的“大哥大”。

  1993:《东方时空》

  《东方时空》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竟会衍生出一股时尚潮流。于是在这 一年里,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咱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老百姓的故事都能上电视,平民化的东西也就随即流行。

  1994:刷卡

  刷卡从年初各大媒体几乎同时发出的“轿车何时进入百姓家庭”这一提问来看,这一年的消费时尚肯定会持续走高, 果然,到了10月,上海市的第一张百货购物信用卡在上海经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推出,其中上海工商行发行的1千元卡 可以适当透支,中国各专业银行自1987年信用卡发行以来的总发卡数已超过500万张。先富起来的老板和领导潮流的白 领人士率先享用了这些先进的金融支会工具,一时间,“刷卡”之风极为盛行,“潇洒刷一回”,真的派头十足。

  1995:婚纱影楼

  婚纱影楼虽说人们对婚姻越来越缺乏信心,但并不妨碍他们像着了魔似的往婚纱影楼里跑。2000至9000元不 等的婚纱摄影照让很多看上去并不是很美的婚姻也显得魅力四射,光艳照人。有了钱的中国人花钱的理由是不要亏待自己,终 身大事不可马虎的具体表现则是花大钱包装婚姻。最早的婚纱影楼出现在1985年前后,十年后近乎疯狂地横扫中国的大小 市县,看上去还真有点像是个灰姑娘童话的现代版。

  1996:说不、传销

  比任何时尚都具有炒作特征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在这一年,比任何时尚都流行。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种 种时尚的叛逆倾向不同,说“不”这一时尚炒作之所以有一种大手笔的感觉是因为它走的竟是一条国际化的路线。说“不”的 做法一流行,矫情的挑战姿态赢得的一概是满堂喝彩,甭管你是对谁说“不”。但对于钱,人们决不轻意说“不”,被称为“ 本世纪最后一次发财机会”的传销产生了空前的号召力。从当年的股票总动员到这一年的传销大串连,中国人玩不转钞票就来 玩“信用”——这一回老本都贴上了。幸亏两年后政府的一纸命令断了人们的荒唐念头,否则真得光着屁股进入21世纪了。 现在回头一想,这真是太残酷的时尚。

  1997:怀旧

  1997年的时尚充满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陈旧气息,山东画报出版社印了几本《老照片》,一不小心火了起来,不久 就再版,到现在还在继续下去。一时间现实而功利的中国人变得很怀旧、很感伤、很有历史沧桑感了,就连已经走在中国最前 沿的上海人也对30年代的海上旧梦沉迷不已,大发怀旧雅兴。老照片之外,还有老唱片、老房子、老新闻、老家具、老电影 、老情人……简直到了逢老必火的热度。可下世纪不也就是这一世纪的自然延续吗?

  1998:上网、洗脚、手机

  这一年最流行的当然是风风火火闯九州了,也有人不愿意出门,因为他们觉得网上的世界更精彩。在这一年,上网的 人数以超过300%的速度狂增,中国网民总数到年底已达210万。同时“沐足”似乎一夜之间热遍全国,但很多人还没有 充分享受到中药慢条斯理的疗效,“沐足”又一夜之间全部关门大吉,不是不让洗脚,而是有人洗脚之意不在脚。

  手机这种以前是有钱人身份象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回了,从街边扫地的阿伯到身穿校服的学生妹都会从兜儿里拿出不 同型号的手机来。每家手机公司在频频推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的手机同时,却无法遏止手机的价格越跌越低。

  1999:还珠格格

  当年,一个不学无术、专门有恃无恐地惹事生非的“小燕子”赵薇,凭着一双活泼精灵、到处乱转的大眼征服了几乎 所有的中国人。整个夏天,《还珠格格》铺天盖地地袭来,电视不厌其烦地重复灌输,报纸孜孜不倦地追踪有关“格格”的一 切,赵薇、林心如推出的写真、唱片、回忆录、甚至情书都卖个满堂红,总之《还珠格格》从高高在上的皇帝红到下面卑躬屈 膝的婢女。“你昨晚看了没有?”几乎代替了“早上好”。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朱总理访问日韩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专题:亚洲杯足球赛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9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您对本栏目有何建议,请向主编信箱发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