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中国女人的身份证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2月26日10:14 美容时尚报
图1大胆而具有戏剧色彩的纹样,是本款旗袍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匠心独具的是将省道隐藏于中部的破缝中,使旗袍更加贴体合身,尽显东方少女的婀娜身姿。
图2条格纹织物的旗袍盛行于30年代,代表着海派文化的神韵。虽然看似只有红、黄、黑三色,却由于格纹的穿插而使色彩感觉变得丰富起来,再加上极富中国化的妆容,完美地诠释出时髦女职员形象。
图3旗袍的各种元素中,领和袖的变化十分丰富。最早的领为“元宝高领”,领高至腮碰到耳垂,而袖则为齐肘的“倒大袖”,在中西合璧之后,领逐渐降低,而袖也不断“缩水”。这款黑白绸缎、精致玲珑的旗袍演绎出明星般的雍容华贵。
有人将旗袍简单地理解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这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旗袍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漫长过程。
旗袍作为袍服家庭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后来又演变为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到了清代,满汉女性服饰风格悄相交融,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旗袍的雏形。
图4 40年代的旗袍变得简洁、适用,色彩也变得朴素无华。这款旗袍采用了朴素沉稳的黑灰色饰雅致图案的面料,领、袖、襟、摆的边缘用光泽感的缎饰上精致的线香滚边,既合谐又在材质上有所对比,衬托出大家闺秀的端庄、秀美。
图5身着隆重的中国红、古典款旗袍,高抵腭下的立领,上缀3粒琵琶盘扣,充满节日的欢乐、吉祥之感,既使在清冷的街头也不失热烈的情绪。
初兴的旗袍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袍身宽松,廓形平直,长度在踝关节之上或大约小腿中部,倒大袖(即袖短露肘呈嗽叭形袖口),领、襟、摆等处缀有镶边。
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受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下摆线提高至膝下,袖口变小,色调也力求淡雅和谐。
30、40年代是旗袍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中国服装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人的身份证明。这时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这种廓形。这时的旗袍采用高立领、盘香纽、斜襟、高开衩,但从裁法到结构上吸收了西方特点,采用了胸省和腰省,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旗袍更加适身合体,展露女性玲珑突兀的优美体态。面料上,纱、绉、绸、缎、花呢、棉布等都在应用,但风靡一时的是阴丹士林蓝布做旗袍,深受女学生、职员和大家闺秀的喜爱。
从50年代开始,旗袍进入了它的衰落期,尤其在内地,女装流行布拉吉式连衣裙和列宁装,甚至直接穿男装。但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例外,她,就是宋庆龄。宋庆龄一生钟爱旗袍,也从未放弃过旗袍。她以款款大方的旗袍出席各种正式场合,即使赋闲家中也不离身。
80、9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成为中国女人在正规隆重的场合穿着的正式礼服。
延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旗袍,几经演进却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风情,其顽强的生命力非其他传统服装可比,或许它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再度辉煌。
图6轻薄的面料、简洁的款式,勾靳出东方女人们美丽的腿部线条。
图7紧身修长的旗袍,高领、长袖却配以高衩,一收一放间,传递着东方人对美的独特理解。
图8几何图案的纹样,宽松舒展的款型,尽展京派旗矜持凝练的大家之气。
资料源自《中国旗袍》
责任编辑:刘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