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TOP手机科技芯
无限掌中舞
新浪首页 > 时尚俱乐部 > 正文
一种无边界的生活

http://vogue.sina.com.cn 2001年10月10日15:25 《清洗》杂志

  文/龚静

  前些天去了一次西塘,这是隶属浙江嘉善县的一个古镇。暑热里,游人并不多,古镇显得自然原貌。与其他江南古镇一样,西塘有水,有古桥,屋子临水而建,虽然粉墙已经斑驳,但黛瓦和檐头依然结实明净,河、古桥和石街将古镇串连起来,街边的屋子有民居,有小店,卖日用品、农用品和机械产品,古桥堍挑出茶幌和酒旗,茶楼里的老式板桌正好品茗看河,当然,当地居民是不会坐在茶楼里的,他们坐在西塘区别于其他古镇的廊棚下,拣菜、钩花、下象棋,或者把着个旧茶壶喝茶聊天,廊棚是民居屋檐的延伸,也是古镇人生活空间的延伸。

  我非常喜欢去江南古镇走走看看,走在这样的老街上也不知有多少次了,周庄、同里、直、乌镇、朱家角、南翔、嘉定……还是走不够,看不厌。它们相似:老街、石拱桥、小河、橹船、人家;它们也各有特色:比如周庄的双桥窄街,同里的退思园,乌镇的水阁,西塘的廊棚。古镇规模也大小不一,乌镇和西塘就比周庄和同里大一些,而朱家角、南翔和嘉定,由于它们位居上海市郊,所保留的古镇风貌就相对少些。但不管是原生态的古镇,还是已经稍稍城市化的古镇,总是有一种特殊的肌理和质地。

  在这里,民居是家,也可能是店;屋外是街,也是家的空间的延伸;街旁檐下晒着香菇赤豆,坐着边做家事边闲聊的邻居;除了外来的游人,人们互相熟悉,不用设防,也不必礼仪般的寒暄,大家都说实在话,务虚的语言反而见了生,他们的生活大多是互相交叉的,即使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也还是互相商量着怎么念好这本经。在镇上工作的人下了班,一路打着招呼回家,人们去镇上热闹处逛街购物,也总是会碰到好些熟人邻居甚至亲戚,大家顺便聊上几句,互相关心近况,回去的路上心里就觉得暖暖的,倒也不是那种热腾腾的暖,而是夜晚封的炉子壁的那一抹温暖,它日积月累地在古镇人的生活中焐着。这种特殊的肌理,我觉得就是一种没有边界的生活状态。就仿佛街和家,河水和屋子,也是融合一体的。生活,慢慢过着,渐渐推动着,仿佛流水,没有一种硬生生的感觉,很随意,很日常,不惊天动地,只是水波微澜。

  人们也烦恼着,也渴望着到大城市去,但人们并不焦灼,他们脚踏实地过自己的生活,努力工作,经营日子。立春端午立夏中秋冬至腊月除夕正月十五,这些传统节日人们是不会错过的,他们按照老例,熬粥包粽烹食。出嫁娶媳满月,这些日子更是大事了,一家办喜事,会喜了一条街,给街坊邻居吃喜糖端寿面是一定的。平日谁家包了馄饨,做了汤圆,虽送不了一街,相邻的左右少不了一起尝个鲜。谁家的亲戚,仿佛大家的亲戚,一起聊聊天,要是主人不在家,那也无妨,到邻居家坐坐。哪家碰上个难事,邻里商量着帮。春天,乡下有老宅的人家,回家挖宅后竹园里的春笋,或者自留地上自种的嫩蚕豆,回来一家老小隔壁邻居都吃了头回的春。夏天,乡下的亲戚会送来新米,吊桶井水煮新米粥清鲜香糯。

  在这样的生活中,人和环境交融,人和人交融,城镇和乡村互相交叉,个人领域和公共空间交融,人们的心灵因此而得到一种和谐。无怪乎从这里走出,走向大城市的古镇人,心里总有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梦,茅盾的不少小说都是以其家乡乌镇为背景创作的,家乡的风情也一直梦回萦绕在茅盾的心中。“……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到橹声乃,飘然而过……”(《大地山河》),笔端充满故乡深情。

  如今,一拨又一拨的城市人到古镇去,流连忘返着老街小河人家,喜欢着古镇的自制食品,感叹着古镇的平静安宁,甚至有人还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家过日子。与其说人们喜爱古镇,不如说是古镇这样一种无边界的和谐的生活状态吸引了人心。和谐,安宁,自在,也许我们追求着轰轰烈烈的一生,最终发现向往的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写于“静水斋”

   订英语短信 日积月累收获多多
      订留学短信 出国动态尽在掌握


发表评论】【时尚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清洗》杂志专题专题


时尚俱乐部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32、5149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