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网有奖聊天再度

出击天天送手机!
汽车俱乐部全新改版

奥斯卡奖完全接触
时尚俱乐部

新浪首页 > 时尚俱乐部 > 新浪时尚 > 正文

-人体彩绘 艺术还是怪异(图)
-即时打理 溢彩流芳(图)
-永远的封面女郎:克劳蒂亚-希弗
-是情非情 时尚靓女内衣秀
-国际超级名模:克劳蒂亚-希弗
-组图:葡萄牙时装展
-源于瑞士的高贵品质--浪琴表(系列三)
-源于瑞士的高贵品质--浪琴表(系列二)
-源于瑞士的高贵品质--浪琴表(系列一)
-组图:尊贵享受--香水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兄弟杯”的份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助理李欣访谈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01日17:30 新浪时尚

  李欣简历

  196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大学预料

  196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服装设计专业

  1968年至1988年在空军政治部歌舞团任首席服装设计师

  1988年至1998年在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任设计室主任、对外交流部副主任,期间曾于先后举办过两次个人时装发布会,自1990年起现划任,自1993年起策划并组织实施第一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至今已有八届,并担任评委会主任,组委会副主任。

  1999年在中国服装集团公司任对外交流部副主任

  1999年起任中国服装协会国际交流部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

  每年的“兄弟杯”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和其它赛事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可以使人一夜成名。这样的事情只有在一个时代的先锋领域里才有可能实现,比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或高科技等行业,你很难想象一个京韵大鼓艺人一天之间可以暴得美名。这也说明了如今服装设计在社会中的主流地位,同时也表明兄弟杯赛事在其中所占的份量-你可能已经在全国其它服装比赛中获过大大小小的奖项,但只有在“兄弟杯”中一领风骚,才算被圈内真正承认。

  还有一个国素使它备受年轻人青睐,那就是它不象中国时装周上的“金顶奖”或更早一些的金剪奖那样的比赛,要求设计者必须有一个实体,并在市场上创造出超人的业绩,对于太多初出茅芦的青年人来说,这个要求显然太高了,他们更想在一个纯粹的、能痛快淋漓无拘束地展现新思维的比赛中露一手,“兄弟杯”无疑是最恰当不过的,能在此中获奖被理当然地被认为“有才华”。

  于是每年想展示“才华”的追梦人满怀希望来北京参赛,仅国内今年参赛作品就达866件,而其中入围的只能选15件,八十分之一的概率远远低于高考。“能入围的真好像是鲤鱼跳龙门了”,“兄弟杯”创办人之一、现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助理李欣女士如此评价。李欣也是1-7届“兄弟杯”评委会主任,这使得她成为权威赛事中的权威人士,所以现在有这样的传言:“你要想在设计比赛中出人头地,先要受到李欣老师的认可”,尽管有些偏激,而事实上每次“兄弟杯”举办前后,从各种媒体追踪采访李欣的态势,也可以看出她在里边的中心位置。李报这次访问就是在第八届“兄弟杯”结束后第3天。

  新人、创意、国际影响

  李欣说:“93年日本兄弟公司想在中国搞一个设计比赛时,并不想把它搞成国际性质,而我的想法则不同。当时我任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设计室主任,曾经组织过几次当时水平最高的‘金剪奖’服装设计比赛,这个赛事的特点是以实用型服装为设计范畴,所以一些较有创意的设计在评比过程当中就被PASS掉了,可以说年轻设计师真正的创新才华并不能得到体现。现在既然有人投钱搞一个新项目,就没必要再走‘金剪奖’的老路。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国际设计比赛,出国机会少,也没看到国外比赛是什么样,但当时我定下的目标很明确,首先要搞成国际性,其次要突出创意性,学术味要更强些”。

  这个思路和兄弟公司谈了后,那边将信将疑。也难怪,从来没搞过国际性设计大赛,能搞成功吗?而我的决心已下,不想重复过去,当来207份作品。刚开始大家对这项赛事很陌生,如“创意”,到底怎样叫“创意”?尽管问题重重,但办下来还比较成功,兄弟公司也认可。可准备第二届时,他们仍然希望以中国国内选手为主。事实上由于第一次的成功,口碑已在国际上传扬开来,接下来几届办得更有经验,也更圆满。有一次在吃饭时,兄弟公司负责人真诚地说:‘没想到这个赛事办成今天如此令人瞩目的状态。”

  “我们当然希望更多地吸引国际上著名的院校派选手参赛,这样‘兄弟杯’会更有权威性,但开始时由于影响力不够,难以引来金凤凰。比如美国FIT学院,我认识那里的副院长,从第一届我就给他发传真,希望有他们的学生参加,但他一直持否定态度,理由是‘一般不参加不知名比赛。’前3届都是这样。95年兄弟杯赛完之后,我去美国考察,重点访问了FIT学院,走时我准备了一套当年比赛的录像带,先给他们的国际交流部主任看,看完他惊讶了,北京的服装设计大赛水平显然超过他们的想像。但还是并未确定派人参加,只是由国际部推荐了服装系主任担任了下一届的评委,以便进一步考察赛事,这是第四届。现场评判无疑进一步展示了‘兄弟杯’的魅力,这感染了主任,第2年他果然从系里挑了一名选手参赛,这名叫戴维.铁里特的选手当年以<水上冲浪>一举夺得金奖。第二天,美国新闻媒体报道了此事,影响由此进一步打开。”

  法国ESMOD、美国FIT、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服装系、香港理工大学4个世界上著名的服装院校每年都要开会,私下比较一下哪个学校教学成绩最大,98年ESMOD被评为第一,主要原因就是那一年他们的学生在兄弟杯上获得银奖。而其实戴维获金奖后,学院也专门出了剪报表彰此事-兄弟杯的影响可见一斑,它已成为学院之间衡量教学成绩的一个砝码。

  以学院派选手为主要参赛对象,这体现了兄弟杯“推新人”的一大特色,反过来新新人类的多变思维又使得这项赛事倍显意气风发。

  李欣说:‘兄弟杯’参赛选手年龄定在35岁以下,目的就是能更有力地推举年轻人,现在看来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这个目标,尤其是中国青年一代设计师从中获益匪浅,除了第3届、第5届冠军分别由香港、美国选手获得,其余各届金奖都被中国内地选手获取,且在那里之后,他们都有了长足发展。吴海燕以她的《鼎盛时代》获得首届金奖,那一年也正好35岁,对她来说这真是个机会。获奖前她只是中国美术学院一名普通的助教,获奖后被院方破格提拔为副教授,当年还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高巍是第7届金奖得主,他曾在‘望族’工作九年,尽管也曾参加其它比赛并获得过奖项,但仍一直默默无闻,98年获‘兄弟杯’金奖后,人气急升,老板立刻给加薪一倍,并为其设立高巍工作室。武学伟、武学凯是第4届金奖得主,目前一个在‘应大’、一个在‘杉杉’,分别任两个顶尖企业的首席设计师,成绩斐然。‘兄弟杯’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是难以估量的。‘某某某是兄弟杯金奖得主’也成为设计师水平的一种标志,这个称号完全可以给获奖者今后的发展扫除很多障碍,得到更多机会。”

  真的是百里挑一

  此次“兄弟杯”决赛之后,众多媒体在现场采访李欣,在谈到获奖者的不易和赛事坚持8年的艰辛时,李欣流下了眼泪。事后的这次采访再一次提及此事时,她竟依然声音哽咽。停顿了好一会儿,在慢慢说起缘由之前,她摘下眼镜,用纸巾擦了擦眼镜。

  李欣说:“我是一个特别易动感情的人,当时流泪一个原因是为邹游这样的年轻一代脱颖而出感到高兴,另一个我也想到‘兄弟杯’能坚持办下来并非一帆风顺,有很多酸甜苦辣难与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人们如果承认了‘兄弟杯’,年轻人能从此开拓自己的发展前景,我也就满足了。”“这些获奖的选手真的是很不简单,竞争太激烈了。现在报名的国家多了,最多时达到39个国家、地区,原来决赛作品只想选30件,但仅国内每年就报有2件。为了增加国外选手名额,国内选手名额从原来的16个减为10个。这样一看,国内入围的此例为八十分之一,比高考要激烈多了。

  这次获金奖的邹游就特别特别不容易,我作为评判者都替他高兴。从第一届他就报名,算上这次他已是第4次参赛,前几次都仅仅是入围,这次开始我看到入围作品又标有他的名字,在佩服他的毅力的同时也为他担心,不知道如果这次还不能获得好名次,他会有怎样的心情。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当年武学伟也是连续参加了4届,第一届是优秀奖、第二、三届都根本没能入围,第4届一下子获金奖。他们的努力与坚持是值得其他选手学习的。我也经常接到一些电话,说‘我总是报名、总不获奖,已经没有信心了’。我怎样回答才能让他们满意呢?还是自己的功力不够,不要抱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有些选手参赛有太多的投机性,总是模仿。比如第一届《鼎盛时代》获奖后,第二届就有很多类似的作品,头上乱插筷子;第三届又有很多模仿第二届马可的金奖作品《秦俑》风格的;第五届《水上冲浪》获奖,第六届就有很多泳装,像这样投机取巧的作法,我们是决不认可的。‘兄弟杯’永远要保持新的手法、新的构思。

  创意与实用的辩证法

  “兄弟杯”设计比赛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它的创意性,它可以让选手在规定主题内任意发挥想像力,这无疑满足了青年人中特立独行的精神趋向,也能让观赏者一饱眼福。但服装设计毕意是艺术与实用的统一,如果过于强调前者难免给人一种闭门造车、不切实际的感觉。近年来已经有人认为“兄弟杯”给设计者引误区和结果当然是死路一线。尽管这种说法并不占主流,但也足以引起李欣的重视,当年正是她坚持要把“创意”作为此项赛事的主题精之一的。

  李欣说:“对于一个服装设计师来说,创意和实用是螺旋形上升的关系。服装本有艺术性和技术性两种属性,艺术性要求创意,技术性要求实用,这两者应该是统一而非矛盾的。如果只强调实用性,那么旧式大棉袄、绿军装都很实用,我们不用搞什么设计了,还谈什么时尚呀;如果只强调创意,不免把服装设计搞成艺术创作,而它毕竟和绘画、雕塑是有区别的。但创意是很能帮助人拓展思路的,它可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审美潜能,追求圆满时尚这是必要一步。创意服装尽管不能马上推向市场,但却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国外很多大牌设计师推自己品牌时都要用创意设计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力,引起别人注意,再推出比较实用的服装。

  “一个设计师如果一味地为了市场而市场,你的思路就被限制住了,日子长了,必然会才思枯竭,走下坡路。只有站在较高的视角上,你才能更好地完成基础工作,搞创意正是为了把实用型服装设计得更时尚、更领先,达到更高境界。‘兄弟杯’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发掘设计者的创新空间,其根本还是立足于将来的市场运作。这从几届大赛金奖得主在服装界的成就,说胆了‘兄弟杯’的路子其实没有错,所倡导的精神并没有误区。”

  “当然,对于那种无意义的所谓‘创意’,我们也会加以拒绝,比如有的参赛作品把3合板木头做成家俱搬到了身上,有的在头饰上加入过于复杂的饰物,须一手扶着才能行走,这不免和现实生活的服装距离太远。21世纪高科技将大行其道,但现实生活是其着陆点,‘兄弟杯’已经在这方面做出调整。以前‘兄弟杯’有注重民族风格的倾向,几届金奖作品都是如此,从第5届开始,我们有所改变,更注重现代化,更注意实用性。这次获奖作品也都体现了这点。但又绝不是很通俗的实用,是和创意混合以后的实用。纯创意,天花乱坠谁都能想;纯实用,画报上一秒便可以了,把艺术性和技术性完美结合是最难的。”

  评委和参赛选手

  除了风格的调整,本届“兄弟杯”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连续七届评委会主行的李欣,此次的职位是副主任,并退出评判席,只担任组织工作。在记者猜测原因时,倒同时想起了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目前国内各种名目的设计比赛不少,但评委的面孔似乎总是那么几位。参赛选手的创新意识一代一代在飞快更新,评委们的审美标准是否也能及时换代?

  李欣说:“这次我不再担任评判工作,是想让出位子,多增加外国评委名额。‘兄弟杯’的国际性越来越强,应该多留出位子给人家。以前中国选手获金奖的交数占了绝大多数,为了避免误会,增强公证性,不妨多几个外国评委,这样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服装业。今年赛事完毕后在评委告别晚宴上,我问他们:‘这次评委团以欧洲人为主,但获奖者大多是亚洲人,你们认为怎样?’他们说很好呀,我又问‘对金奖、银奖的作品你们是否满意?’他们一致表示非常满意,并集体鼓掌表现赞赏。一位挪威评委说今年自己国家选手未能入围,明年还要再派选手来,要取得好成绩。

  “做个艺术类比赛的评委不容易,要具备综合时尚评判能力和敏锐的眼光,有些好的设计师并不一定是好的评委。首先,评委要做到能独立判断,不受任何左右。我们请的都是资深专业教师,可以说都是权威。很多评委在打分前并不看参赛者的简历等内容,以免产生偏心情绪,最高分、最低分按惯例也要去掉,同时我还让所有的表演要演两遍,上千看一遍但不打分,下午再看一遍才打分,避免了盲目性,不会出现遗憾,对选手也更负责任。原来国内评委有5个,现在减为2个,内地1个,香港1个,更多的名额分配给不同的国家,这些做法都是力求保证评判的公正性。我不希望评判到最后出现大家都不满意,比分一亮大家哗然的局面。”

  由于有更多的平民想参与到社会主流活动中来,所以现在“评委”也不全是专家的事儿了,中国时装周“金顶奖”的评比有了媒体加入,前不久开始的网上服饰大赛,普通观众的意见占有50%的份量。“兄弟杯”在这方面却一直坚持阳春白雪。李欣的解释是“兄弟杯”比赛学术性、专业性很强,必须有专业水平高的人担任评判工作。”这样做也是对企业的负责。那么,作为多年设计大赛主任、自己也是设计师出身的李欣对年轻一代服装设计师又有怎样的评价呢?

  李欣说:“国内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设计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脚踏实地做些基础工作,我接触的有些设计师心情比较浮躁,恨不得通过一场比赛就一举成名,一旦落选就满腹怨气。其实要知道,在任何行业中只有坚持努力执著追求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就。另外,中国院校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要想以后成为名师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这次担任评委的日本设计师松岛正树说,每季度通过他手修版后上市的有1500套之多。

  “对于,‘兄弟杯’的8年历程,除了比赛本身的精彩,我还特别想说这里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通过这个设计大赛开了个窗口,让国外时尚人士更了解中国。我发现很多外国选手当初都是带着一种猎奇的心理来中国的,他们以为中国还处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是第4届时,法国一名参赛选手来中国之前,为了了解民俗看了一些中国电影,果然,她的作品带有浓烈的殖民色彩和秽色意识。比如用很宽的胶条把嘴巴封起来,她认为中国女人是没有地位、不能说话的,作品名字起得也很低级。当她真正来到中国后,大吃一惊,中国的女性、城市、现代生活都是非她当初所想,以至她对参赛获奖都失去了信心,当然她对中国的感情却升起来了。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使‘兄弟杯’结交了众多朋友,很多人对‘兄弟杯’大赛有很深的感情。有人曾提议建立个赛友会,定期聚会,从中可看出我们‘重友谊、交朋友’的精神得到了回应。‘让世界时尚业了解中国’,这渐渐成为‘兄弟杯’的第二个主题。

  如果更多人认识并承认了中国时尚业,中国服装创世界名牌才有了可能性,否则别人以为你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从心理上首先就拒绝了你。正是从这点考虑,“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2001年主题定为“东方与西方”,这也是世纪之交世界服装业的旨趣所在。另外,当初和兄弟公司签的十年合同在2002年就告一个段落了,所以2002年大赛主题也提前定下来,用的是兄弟公司的宣传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管合同到期以后是否继续,十年已构成一段历史,已构成一份美好的回忆”,李欣如是说。

发表评论】【时尚论坛】【时尚聊天室】【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春游前别忘了看看“北京郊区旅游手册”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新浪网有奖聊天再度出击天天送手机!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您对本栏目有何建议,请向主编信箱发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