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网嘉宾聊天室诚征嘉宾 注册50M免费邮箱

网里寻她千百度
时尚俱乐部

新浪首页 > 时尚俱乐部 > 中国青年 > 正文

-人体彩绘 艺术还是怪异(图)
-即时打理 溢彩流芳(图)
-永远的封面女郎:克劳蒂亚-希弗
-是情非情 时尚靓女内衣秀
-国际超级名模:克劳蒂亚-希弗
-组图:葡萄牙时装展
-源于瑞士的高贵品质--浪琴表(系列三)
-源于瑞士的高贵品质--浪琴表(系列二)
-源于瑞士的高贵品质--浪琴表(系列一)
-组图:尊贵享受--香水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记者专访:上届的网络小姐们都在做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2月23日15:16 中国青年

  大概在两年以前,中国举行了第一届网络小姐大赛。在那次比赛中,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女网迷们第一次坐在了大众媒体的面前,向社会展示互联网赋予她们的魅力。在这一届网络小姐大赛中,经过种种波折,后来成为网络名人的“菜青虫”陈帆红力挫群英,夺得网络小姐的桂冠,深受媒体瞩目。那么,剩下的那些来自全国各省的网络小姐们现在生活得怎样呢?日前,经过对目前在北京生活的几个网络小姐的采访,记者发现,尽管她们没有在网络小姐大赛中获得最后的胜利,但是,网络已经深深地改变了这些原来很普通的女孩子的命运。网络让你如此美丽

  何艳芳:感谢网络改变了我

  “没有网络,今天我就不会坐在这令我骄傲的

  漂亮写字楼里,做这具有挑战性的新闻记者兼财经编辑工作,感谢网络再造了我。”

  能够坐在国内大型专业网站的office里,何艳芳不单单只是为自己感到自豪,同时更多的是为互联网感慨。

  1996年7月,何艳芳从机械学校毕业。拿着中专文凭的她很幸运,被分配到机动车制造工厂做打字员。打字员──这个曾经让何艳芳觉得已是很幸福的工作,现在想起来是那么遥远。“能够进入那种大型国企做打字员是非常幸运的。”幸福的定义往往是简单的。何艳芳做了三个月的打字员,这期间根本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领导只让她跑跑腿,干点儿杂活,连电脑的边都没摸着。何艳芳开始有点灰心,刚从学校毕业的那股兴奋劲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时隔壁有个台湾人开的工厂,我想去那里一定能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学习到很多东西。”年底,何艳芳跳槽去了隔壁的汽车配件制造厂。在那里,何艳芳呆了三年半,从最初的企业策划助理,到业务助理,她始终活在这个工厂的小圈子里,虽然学习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思维方式,但生活依旧枯燥乏味。1998年下半年,何艳芳自己买了一台电脑。“开始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开机关机,用拼音打字。”那段时间,何艳芳常常要麻烦别人帮装软件、修电脑,很简单的接口插线都不会。“太麻烦了,得自己学会才不用总求别人。”何艳芳开始自己动手拆电脑、修电脑。比较清闲的时候,她也常看一些与电脑相关的报刊:“那时候每一张《电脑报》都会让我从头翻到尾,每个能见到铅字的的地方都反复回味个五六遍。”

  1998年10月份,何艳芳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看到互联网上千姿百态的海量信息后,何艳芳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想要了解更多网络世界的渴望。

  “想想那时候我进步还是很神速的!”何艳芳感叹说。

  她最先去了当时的瑞德在线聊天室,在那里结识了一些酷爱讨论问题、学习新知的朋友,这其中就包括当时在网上大名鼎鼎的飞狼纸虎等人。通过和他们聊天,何艳芳蓦然惊觉自己的生活犹如一只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在一潭死水中不求进取!她感到如果再这样一辈子呆在工厂里,将是对自己人生资源的绝大浪费。1999年10月,何艳芳凭着过硬的网络知识,报名参加了中国首届网络小姐大赛,并当选安徽省网络小姐。在当时网络发展极为落后的家乡,她冲破来自舆论、经济等各种外界的阻碍,自费去上海参加了全国总决赛。

  从12月4日到12月10日,在上海决赛的那几天里,何艳芳整个人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互联网已经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我必须融合到这种环境中去。”设立了目标,何艳芳就决定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000年的春节刚结束,何艳芳就离开家乡去了重庆。开始,由于对互联网的酷爱和缺乏自信,她曾经一度放弃了去网站工作的机会,而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汽车配件销售公司。在汽配公司何艳芳做了半年,从一个普通的sales(销售人员)到sales manager(销售经理),她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了。经过半年的时间,何艳芳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自信:“我是个不肯认输的人,只要我想去做一件事,那么我一定要成功,我的每一步都跨得不大,但是一定要迈出去,踏得稳。”

  2000年9月,怀着几分忐忑与几分自信,何艳芳终于叩响了天极网编辑部的大门。经过很轻松的半个小时面试,何艳芳顺利被录用,成为了一名网络编辑。2000年11月初,何艳芳被调到北京天极做财经频道编辑。

  北京是IT业最发达的地方,也是全国IT消息传递发布中心,同样,北京也是一个IT人才爆满的地方。在这里,何艳芳再一次感受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她却说:“越有压力我才越觉得有挑战性!”与此同时,天极网北京记者站需要一个记者来协助新闻中心的工作,何艳芳又兼任了北京记者站的记者。

  新千年到来时,何艳芳满怀激情地对记者说:“我在互联网的新战役开始了。希望和我一样自身起点低的朋友能够通过互联网,自由驰骋在新经济时代。”

  李云:网络就像梦工厂

  如果没有网络,或许教务处主任李云现在还在学校的讲台上授课呢。“不知怎么上的网,就这么一下子掉了进去。”李云现在回想起当时上网的情景还觉得很不可思议。1997年就开始接触网络的李云当时的薪水除了日常生活必须外,就全部贡献给了网络。通过网络结识了一批国内外观念先进的网友,李云受到了很大触动。她想,“我得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这之后的两年间,由于网络的介入,李云的整个生活全改变了。本来,她可能只是个很普通的学校老师,但通过网络,李云成为新浪网女性视角论坛的斑竹、感性音乐台的一名业余NJ(网络主持人)以及一些传统媒体的特约撰稿人;通过网络,李云给生活赋予了新的梦想。

  1999年秋天,事业小成的李云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参加了首届全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通过比赛,李云觉得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特别是到cisco公司的参观给了李云很大的影响,“在国际化的大公司里,我发觉我真的需要去外面走一走,感受一下,不要再固步自封。”

  回到家中,李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李云决心去考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我要与外界更多地接触,不再把眼光总放在天津这个地方。”

  2000年初,年仅27岁的李云已经是她所在学校的教导主任,并且还是下一任校长的热门人选。但她没有听从老校长的劝阻,毅然决然办了留职停薪手续,来到北大补习功课,准备考研。李云白天上课,晚上有空就上网和朋友们交流,并为一些报刊写点网络评论文章。李云觉得这种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不论考研是否会成功,但是至少这段时间我努力过了,而且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我周围的事情、天下的事情。为开阔自己的视野做出点牺牲是值得的。”

  圣诞节那天,李云没想到自己会一个人在北京度过。那天是政治辅导班的最后一天,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老师终于说完了他认为相当重要的那些题目。这时的李云,脑子木木的,手指酸酸的,已经没有再多的力气与心情去思考圣诞节这个夜晚应该去哪里娱乐一下了,索性径直回了住处。这样的一个夜晚,李云最先想到的是网络。

  在网上,她写道:“在27岁疯狂地迷上考研,也许对一个女孩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周围很多人是这样想的。朋友们纷纷地谈恋爱、纷纷地赚钱、纷纷地寻欢作乐。我冷眼看着,也许这是他们所需要的,但是,不是我所需要的。很庆幸现在没爱上任何人(即使爱过,也已经不爱了)、庆幸对金钱并没有多大的向往(自然必需的还是要的)、庆幸玩乐对我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至少现在没有),这让我得以宁静地生活。可我的世界并不因宁静而变得封闭,因为有了网络,我反而变得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因为有了网络,我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我渴望有变化的生活。我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慢慢地实现这一切,不管多么艰难!快乐是网络给的,痛苦也是网络给的。”

  隆冬的北京,总是一副阴晴不定的样子。因为要念那一本又一本对李云来说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专业书,所以也就被迫告别了在网路上游荡的日子。其实,李云很喜欢在网路上看人来人往,“总觉得每一个数字里面都寄托着一个人的精魂。在同一个时空,同一个寂寞或者喧哗的场所,遇到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或许都是一种缘分。有时候,会如同挂念亲人一般挂念网上的一个个灵魂。”

  习惯了网络生活并深深不能自拔的李云对未来没有过多的奢望,“只要能够依旧在网络里生活,那么生活就不会失去意义。”李云同时也对未来的网络充满了信心,“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拿1万元的月薪!”

  刘彤:我和网络互相改变命运

  1975年出生的刘彤是首届网姐当中学历最高的──北方交通大学通讯专业的博士生,谈起首届网络小姐大赛,刘彤笑着说:“根本就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甘肃省报了名,没有参加过任何预选赛和培训!上网都是自己掏腰包,惨!”由于刘彤参加了1998年的首届互联网知识竞赛,并获得了全国第七的好成绩,因此在当时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甘肃,刘彤理所当然的被推举为甘肃代表参赛了。“我最初上网,是因为我有一个网迷男友,尽管开始时我们都不会,但热情很高,我还记得我们上的第一个网站是NBA.com。”刘彤最初上网是在1997年9月,看着网页在她面前一点点打开,刘彤感觉像进了四周都是小精灵的魔幻世界,其后好几天都在回想着这一幕。

  学习之余的刘彤喜欢玩电脑游戏,上网溜达溜达,和网友聊聊天。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刘彤充分感受到信息社会的变化万千。因此,上网成了刘彤了解最新专业信息、体验现代生活的最佳方式。1999年12月,刚刚参加完200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刘彤,未洗征尘,又全身心地投入到赛事中。通过这次比赛,刘彤觉得,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外界的网友更加了解甘肃,关心西北的网络发展。”

  2000年元月,刘彤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追求者太多的原因还是什么,匆忙地和恋爱了数年的男友举行了婚礼。虽然结婚了,但他们现在仍旧分居两地,为了学业努力,网络成了维系他们感情的最重要桥梁。她说:“我和我先生几乎每天上网聊天,通E-mail聊寄相思。”

  一直热爱互联网的刘彤虽然已经从互联网大赛中走出来了,但是仍不忘要在互联网上做点什么,仍时刻关注网络上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并为某大网站做兼职编辑,平常有空,也自己动笔写点东西,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二来可以获得一点点微薄的稿酬改善一下自己清苦的生活,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前不久,由于学校的规定,导师已经正式通知刘彤不要再兼职了,对此,刘彤觉得很难理解。毕竟,能够为互联网做点什么,也是刘彤一直以来的希望,刘彤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表达一些对互联网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不但认识互联网,而且能够理解互联网、热爱互联网。”

  刘彤对网虫们上网的频繁和过于沉迷感到很担忧:“虫虫们上网一定不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最好不要经常熬夜。”她认为,网络交友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大家无法看到对方的眼睛,而心理学上讲,眼睛最能真实地表现内心的感受。参加过两届性质不同的互联网大赛,刘彤觉得还是第一次互联网大赛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和促进,“那场比赛主要是网络知识和搜索技能的竞赛,感觉对我目前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帮助,每天上网找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国外的朋友讨论科研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快捷。”而网姐比赛使刘彤结识了很多网友,这是第二次互联网大赛带给刘彤最重要的收获。

  因为很早就接触了互联网,读博士的刘彤选择了电子商务、数字化图书馆、远程教育等与www业务相关的课题。通讯博士,在通讯业研究还不够发达的中国,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在未来的通讯技术发展中,无论是WAP还是蓝牙技术,刘彤的事业发展都将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网络当然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但说不定,在将来的研究中,刘彤的哪一项发明能够改变网络的命运呢。

  柳菁:

  网络给我加速度

  采访柳菁之前,一直是和她通过电话在保持联系。那天下午她从刘彤那里拿到我的办公电话就兴冲冲地给我打了一通,一通话就问我在做什么,说完了,她很兴奋地说,你是做财经的编辑,需要财经方面的资料、讯息吗?我们网站可以卖给你,你考虑一下买我们网站的内容吧。最后又仔细地询问了我的邮件地址,很迅速地给我发了一份内容销售合同。柳菁现在的精明强干让我大吃了一惊。今年23岁的柳菁出生于哈尔滨,1998年从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她被分配到黑龙江电信局数据分局从事数据接入与服务。“那时候成天和网络打交道,但是一点都没有现在这种离网络很近很近的感觉。”坚持要做一个职业网虫的柳菁一脸纯真地笑着说。

  在数据分局的工作是很多人都羡慕的,但是柳菁自己却觉得没什么,“我想要走出去看看,网络那面的世界变化真快。”柳菁做了一年多网络管理员,死板的技术性工作压抑了她一年多。终于,1999年10月,全国互联网大赛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了。近水楼台的柳菁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专业知识上来说,我都对自己很有信心。”显然,柳菁对自己的信心并没有过分夸大,后来她在全国冠军决赛中夺得了亚军。

  回家以后,周围的环境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可柳菁的心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时正值赛后媒体追踪的热潮之中,面对各种赞誉和诱惑,柳菁并没有迷失。“当时很多网站有意向与我合作,可是我很清醒地意识到,网姐大赛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是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地去做实事。”获得亚军后的柳菁很平静,“网姐大赛只是加快了我完全融入互联网的脚步。”

  在第一届网姐大赛结束后不到一个月,柳菁毅然离开黑龙江电信来到了北京,“网络全面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世界变小了,我们离得更近了。”2000年伊始,柳菁真正地开始了她的网络生活,加盟和讯网并担任商务合作部的项目经理。这是一个完全陌生但又是让柳菁感觉到分外熟悉的环境,“选择和讯这样一家财经网站,是希望能够在有些浮躁的互联网中,给自己选择一个比较务实的起点。”在和讯网的工作,让柳菁每一天都感觉到很新鲜,同时也给她造成了更多的冲击,“和一些专家同行在一起,我发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很庆幸自己走了出来。”她每天都不断地要求自己更多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并积极地切身投入到工作当中。由于工作的原因,柳菁还成了一名股民,而且是最时尚的网络股民,她说:“在自己工作的网站上学习炒股,对我来说真是太好了,这是得天独厚的机会。”

  “我现在已经好久没看过报纸了,所有的信息网络上都有。”通过网络,柳菁还一直和在英国读书的男友保持着亲密的联系,“我和男朋友每天都要用网络互通情书、聊天什么的。”网络已经成了柳菁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了。柳菁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现在她所喜欢的人在国外,但是有了网络,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已经习惯于网络生活的柳菁每天都用在线网络工具和客户、朋友保持着联系,“电话已经成为次要的通讯工具了。”“网络带来的机遇、信息、乐趣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广度和深度是任何层次生产力都达不到的,而我恰好经历了这个最有希望的伟大时代!”柳菁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着无限的感激之情。是的,如果没有网络,现在的柳菁还是数据局的小网管,整天做着单调的技术性工作。“也许将来我不会再从事网络工作,但是网络必定会成为我工作的工具。”

  责任编辑:赵为民文/何青青

发表评论】【时尚论坛】【时尚聊天室】【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与北美网络小姐第一次亲密接触(图) (2001/02/23 13:32)
中国网络小姐大赛选手一天活动追踪(组图二) (2001/02/23 13:08)
中国网络小姐大赛选手一天活动追踪(组图一) (2001/02/23 13:05)
第二届中国网络小姐大赛花絮追踪(组图) (2001/02/22 21:45)
各地网络小姐会师京城 (2001/02/22 18:43)
 新浪推荐
全程图文直播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5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浪漫情话给最爱的人手机短信排行榜


您对本栏目有何建议,请向主编信箱发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