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搜索引擎 | 主题社区 | 都市生活 | 竞技风暴 | 财经纵横 | 科技时代 | 网上购物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新浪主题社区 >> 时尚俱乐部 >> 风采女人
 




棉棉和她的青春祭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8月10日 15:02
《唯美》

  

  在许多人眼里,棉棉是个另类或者异端。因为她这个人,因为她的作品。

  两年前,棉棉经历了一场失恋。感性的棉棉开始把自己打扮成一只"黑鸟"。她曾经试图自杀,后来她从头到脚穿着 一身黑衣活下来。她曾经进过戒毒所。她曾在深圳的街头游荡。她在作品中坦言自己曾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女孩。那些经历在她 身上留下了永远的印迹,她的故事是有代价的。

  她的小说总是写一些"问题少年"。她们吸毒、酗酒、纵欲、自杀乃至同性恋。他们在形形色色的酒吧里进进出出, 过着一种在成年人看来浑浑噩噩、迷乱颓废、毫无理想的生活。在一些场合,棉棉甚至说:"我的小说就是给活跃在这个都市 中大大小小迪斯科舞厅里的问题青少年读的。"

  因为她这个人,因为她的作品,棉棉成了都市里"问题少年"代言人。

  

  从"问题少女"到"另类作家"

  现在的棉棉被媒体和评论家称为"另类作家"。

  对于棉棉来说,从"问题"到"另类",中间是一段残酷的青春岁月。在自己的简历中,棉棉总会这样写一句"18 岁到25岁,生活动荡。"她曾深入到生活的最深处、最黑暗处,她熟知城市最边缘的生活状态。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使她拥 有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苦痛。

  她曾经是重点中学一个单纯的高中生。喜欢看王朔,看卡夫卡。这些书被家长全部没收后,她自己开始写小说。当时 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棉棉在她的第一篇小说《仿佛是祈祷》里,写到中学生自杀这个更进一步让大人们 皱眉的题材。当时她16岁。这篇东西经作家陈村推荐转到了《上海文学》编辑部。

  不久棉棉不想留级而退学。这个跟着感觉走的女孩渴望爱与自由,一意孤行地南下开始闯荡生活。

  7年后,她带着记忆的伤痕和沙哑的嗓音回到上海,读到了一封尘封多年的信---她妈妈将当年《上海文学》编辑 部一封回信交给了她。信上说:"在你这样的年龄竟写出这样的文字,这篇作品令编辑部震动。我们准备用这个稿子。但你的 字迹太潦草,请誊写清楚再寄给我们。"

  这是让人有些百感交集的一封信。就因为这封信,无论棉棉被多少人叫做"堕落的坏小孩",她的妈妈永远当她是一 个有才华的好孩子。她相信棉棉与众不同,相信她有一天会回头。这封应该在7年前读到的信,冥冥中成了一种人生十字路口 的引导,棉棉回到上海是为了戒毒。从戒毒所出来后,就像《糖》里的主人公一样,棉棉决定开始写作,她希望能以文字来梳 理记忆和世界。

  写作带着医生的使命进入棉棉的生活。手中的笔像一盏灯,照亮了她的废墟,也照亮了她的祈祷。写作把她带到一条 河边,棉棉想把她所有的疑惑和痛苦都在这里被慢慢冲走。

  

  "另类"成了一种时髦的化妆

  棉棉的风格和她的作品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她的书常常被贴上"残酷的青春"这样的标签。这些哗众取宠装饰门面的 词语淹没了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有许多人在刻意地想把自己装扮成"问题少年"。写作成了一场热闹的舞会,"另类"成为 一种时髦的化妆,装酷扮酷成为流行。

  棉棉说譬如吸毒。那真是一场不愉快的经历。做街头少年有自己的命运。我书里的人物可能在大家看来有问题,但他 们最初都不是存心学坏的。

  棉棉说,"把我的痛苦当做了一种时髦,这实在让我感觉不爽"。

  现在的棉棉有三种身份,作家、摇滚DJ、派对策划者。她有一个棉棉工作室,其成员几乎都是失学少年和来自破碎 家庭的问题孩子。虽然也都很有个性主张,但大家都听棉棉的。有个女孩说,棉棉很感性,有时候也很脆弱,会犯错误。但她 真诚、本色。所以大家服她。她们有的唱摇滚,有的像棉棉一样写作,大多数只有20多岁,朝气蓬勃,还是青春好年华。

  有时候,棉棉他们举办的PARTY会吸引2000多人来参加,也都是些年轻人。棉棉也许天生有把情绪调动到极 致的倾向。那时灯火辉煌,群情涌动。对棉棉来说,生活在此处。

  但是,热闹与孤独并不截然对立。人群中的棉棉肯定有些别样的感悟。比如,盛宴之后的杯盘狼藉,人去楼空,她所 经历的残酷的、易逝的青春岁月 。所有这些心情,不为人所知的,抹不去,忘不了,总要有个去处。

  新作《糖》:一篇破碎的青春祭

  重新拿起笔之后,棉棉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赤裸的作家。这类性感的词在她的小说里到处跳跃。棉棉习惯用感性把 握世界,用身体写作,用皮肤思考。她用赤裸的坦白来表示真诚,用直觉来叙述生活的感慨。一种被夸张了的病态的情绪震动 着读者的血脉。

  棉棉习惯在子夜后打开电脑,白天永远是在睡意朦胧中接听电话。她笔下的黑夜比白天更丰富,她的故事和人物常常 在暧昧的酒吧里出现。他们像棉棉一样细腻、脆弱,有着一副饱经沧桑的年轻的容颜。

  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糖》由老牌文学杂志《收获》发表,同时推出单行本,今年1月出版,短短两个月销量已达2 5000册。许多久已不看小说的都市白领在有限的时间里翻阅它。小说在《收获》上的发表又让文学界的人不得不重视。一 些40岁以上的读者说,阅读《糖》是一次冒险的精神历程。

  《糖》像是一本自传。人们在猜测故事里的女孩身上有几分棉棉的影子。据她自己讲,其中的真实与虚构是四比六。 而《糖》的原稿有20多万字,据说现在出的是个洁本。

  《糖》写了一个问题女孩的成长故事,写她对无爱之性、性与身体、理想与欲望、自由与失控、悲剧与暴力等问题的 认识过程。这样的故事实际上很普通,只是在棉棉笔下被推到极度,更浓烈,也更残痛。在棉棉看来,无论什么样的青春都是 残酷的。因为年轻而激情,因为无知而无所畏惧,像漫天烟霞灿烂于瞬间。

  在棉棉的笔下,青春惨痛无比,如饮一壶烈酒。

  小说的名字多少有点令人费解。在书的前页,棉棉写了这样一段解释性的话:"这本书,是一些曾经流不出的眼泪, 一些笑容里的恐惧。这本书,是因为某个黎明,我告诉自己必须把所有的恐惧和垃圾吃下去,必须让所有的恐惧和垃圾在我这 里变成糖,因为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们会爱我。"

  糖是什么,棉棉说那是一种混合物,就像青春。

  在老一辈的眼里,7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在糖水中泡大的,没有他们那样深刻的苦难感。可是有苦难挣脱,自 由才变得可感。棉棉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彻底丧失方向,没有坐标的人。这种苦难是一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糖》是一支 挽歌,是棉棉一篇破碎的青春祭。

  这篇祭词是以A到W等英文字母排列的,棉棉说她想来想去还是用了这样一种最简单自然的结构,有种贴近当下生活 的真实的粗糙感。

  有人将棉棉归为"新新人类"。棉棉笑言,现在20岁左右的新新人类拥有的那可是另一种滋味了。









 
 您现在的位置:新浪主题社区 >时尚俱乐部 >> 风采女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