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戏装照个相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14日10:59 北京晨报
谈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铁兵笑了。他告诉我说那完全是出于5年前的一次偶然。那时候的他还不了解京剧,具体的表现就是看电视的时候一旦看到戏剧就换台。可是,为了圆铁杆儿票友——他的岳父——“穿上戏装照个相”的梦,铁兵开始了他跟京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时候没有这样的地方,为了让老人家满意,铁兵几乎围着北京城跑了一圈儿——到中戏请老师帮忙化妆、借戏装、联系布置背景……
“最后我们拍照片的时候是在一个酒店的包间里。”铁兵回忆往事的样子看起来有点感慨:“前后折腾了好久,当时我就想,这玩意儿其实挺有意思的——要是弄个专业的戏装摄影,应该会有不小的市场。可是那会儿没有时间也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就一直慢慢积累慢慢准备着,直到今年,才真正开始做起来。”
专业以及照相本身
当我走进“粉墨浓妆”那间不大工作间的时候,一位已有几绺白发的老太太正坐在案前翻看着什么。铁兵的爱人介绍说这位大妈是上星期来拍的片子,现在正在挑自己满意的照片做后期处理。两边的墙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脸谱和同样花花绿绿的照片。大妈的表情很专注也很幸福——甚至没有注意到我的来到。
铁兵原来是学设计的,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是必修课,有相当专业的水平。同样专业的是“粉墨浓妆”里指导客人化妆、换衣服、布置背景、摆台型的人们——他们大都是来自戏剧学院的老师们。说起那一套铺粉底、描眉画眼、贴片子……的行话来,真是让我这个就听过几折京剧的外行一愣一愣的。
“大约有一半来拍照的人其实在此之前并不了解京剧本身。”铁兵告诉我说:“其实要不是5年前给我岳父拍照那事儿,我也不会了解京剧。可是在拍照的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能体会到老祖宗给咱们留下的这些东西里那种独特的味道来。你想,如果不是真真实实地去体会去感受了一件事儿,你又怎么能揣摩到里面那种文化意境?在这个过程里,其实照相本身已经不再重要了。”将来——蓄谋依旧
“现在我们一天只能给两位客人拍,”铁兵告诉我说,“没办法,条件限制嘛。而且角色的服装什么的都还不齐。明年我们会建一个800平方米的摄影棚,会架上舞台、灯光等等。我的设想是把‘粉墨浓妆’变得更加专业,也吸引更多的朋友来这里体会京剧这种国粹的魅力,让更多的票友来这里过把上台的瘾,为他们留下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也算是我为京剧这种文化的推广和延续的一点点努力吧!”
诚然,对于现在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如果要他们掏钱进剧院看京剧,不难想象那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如果让他们掏钱进影楼拍戏装照相,很多人——尤其是女人——都会有点兴趣。铁兵说这是他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京剧和照相之间最合理的契合点,我信了,你呢?
远方的朋友来家坐坐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把影集拿出来展示。面对这样一组身着戏装的照片,给朋友讲解这是穆桂英这是白娘子——不也是件快乐的事情吗?(文/彭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