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说“数字话”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2月04日10:10 北京晨报
面对如今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浪潮正以“10倍速”改变着世界的秩序。许多人可能注意到:文字正受到数字的猛烈冲击,都市新人类推崇“数字话”。
奇装异服的他们BPCALL上显示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数字:886、121、141、007。这种被称为“新莫尔斯码”的时髦用语始于美国的青少年相互间的联络方式。后来这种联络方式由代码数字演变成新新“语言”风行开来,是追逐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又一主物。想要揭开数字密码也不是什么难事,统统有章可循,也颇有趣:
886:“BYE-BYE,再见”
007:有一个人的秘密要告诉你(源于电影007的灵感)
121:要跟你单独谈话(一对一)
100:你太完美了(满分)
13579:这件事有够怪(均为奇数)
连现在的文学语言也如数字公式般地如出一辙,看看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几个片段吧:“我看着她的眼睛,视线的俯角约20度,我们6只眼睛(我有四只)的距离约20厘米。我171厘米,她约164厘米。”“古人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大概有3×365/8约等于137天没见,当然可能算很久了。”如此缠绵悱恻的情感、曲折离奇的情节、诗情画意的风景居然可用数字来表达。数字虽然没有文字那么形象,但却具有文字难以企及的精确度。在这样一个崇尚数量、速度、指标和技术参数的时代,人们可能更习惯于接受直观、精确的数字。
现在,“数字话”已从“人机对话”逐渐升级为“人际对话”了。比如在OFFICE,当午餐时间临近时,白领们就开始电话订餐。譬如,“国贸C座1608一份7+2,一份8=1。”所谓7=2,即菜单上第7号餐,外加一份煎蛋;而8=1,则表示第8号餐,再加上一份汤。简洁、明了的数字代码代替了、口罗嗦的菠萝古老肉、素烧茄子、软炸里脊之类的菜名。
如果说“读图时代”的浪潮是以“卡通画”的形式改变了文字语言的视觉效果,那么,“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浪潮恐怕要以“数字话”的形式来解构文字的表达方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