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家当成发泄场
发泄场是新鲜事物,新鲜的是它的名称,不新鲜的是它的内容。曾几何时,组成社会的一个个小单元的家庭,早就是大家不假思索的发泄场了。
社会太复杂生活太紧张世界变化实在太快,应接不暇之间生出烦恼来也是很平常自然的事。只是先出的这份焦虑,总得发泄出去吧,咬上司?不行!咬同事?不行!咬客户?也不行!于是乎,这口气憋也要憋着,只待回了家,狂咬自家人。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一个最近采访过的成功女性,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换位思考,结果,解决了许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比方说,你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回家发泄,那你有没有考虑爱人的体会?其实自己烦恼时,不妨向爱人倾诉,或是干几件让自己开心的事儿,嗑嗑瓜子啊,看场电影啊。爱人有了烦恼呢,你也不妨做上一桌盛满“家的味道”的好菜,再让满屋子摇曳起曼妙的音乐,同时还准备好一颗包容的心,如此一来,即便是他苦着脸进门,也会因为一件件舒心的事儿平静下来。学会容纳与宽恕
专家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因为先有过去、再有将来,否定过去就等于否定将来;其次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要允许有一定的遗憾存在,生活中有遗憾才能激发起追求完美的热情;再次,应该认识到,在任何现实环境中,自我与他人、当下与将来之间总要有适当的补充,伴侣身上的不足也许正是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平时应该学会放松自己,把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劲道”同样放到家人身上,轻松地过周末。也可以发展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或者多与人交流,在交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婚姻不要轻易地推倒重来,就像学生考试,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倘若立刻把考卷撕了,只能得零分,但如果允许问题存在,先把下面会做的做了,得到的分数不见得会非常差。
专家说,面对工作报告与家庭中的人际矛盾,要学会容纳与宽恕,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应该如此。正如心理学家A.Ellis的名言所讲的,“我们都是容易犯错误的人”。所以如果自己无法宽容地对待自己的过失,那就必然会导致无穷无尽的压力以及自卑。而对别人的刻薄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争吵、气闷与烦躁。后患无穷的恶性循环
35岁的男女所处的环境、面对的问题不像十七八岁的孩子那样简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成年人就是生活在夹缝中的人,矛盾处理得好,就会游刃有余,否则对心理生理造成的伤害会影响到工作、家庭以及交际圈,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是孩子的问题,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组建小家庭,所以教育抚养孩子的“任务”得小夫妻俩共同承担,但这时谁又有权利要求对方放弃事业,投入更多的一点时间与精力在家庭上?两个人的工作都很忙,那么谁在油盐酱醋的问题上多费点心?这些“敏感”问题很容易引发家庭小矛盾,而小矛盾的积累会连锁引发年轻父母的情绪波动,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休息的港湾,对工作总不是一件好事情。专家说,35岁群体在生活中已经很少有大学时代的那种能真诚交流的朋友,他们遇到烦恼后难以寻找到一个贴心的倾诉对象,一再地把郁闷堆积在心里,会造成他们对自身能力和才华的怀疑,对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怀疑,甚至再次引发20岁左右曾经考虑过的问题: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遭遇这一系列挫折后倘若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一般会有两种不良后果。一种是离婚,一种就是交一个“第三者”。
谁会痛苦?
林先生,35岁,家境殷富,本人原先在政府部门工作,后下海经商,到上海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事业非常成功,但几年之后他发现与妻子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少,感情也不像原先那么融洽。林先生在工作中认识一个情投意合的女子,就把她看成自己的红颜知己,无话不谈。但同时,林先生也明白,他们两个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为此他终日深陷在痛苦之中。
王女士,34岁,外资企业部门经理,敬业、有才干、有能力,深得外方总经理的信任,并有意再委以重任。但正在此时,丈夫下岗了,自己的母亲又患重病住院了。整日里情绪低落,家庭气氛很沉闷。生活、工作的重担压在了王女士身上。
怎么办?
文/尚青文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