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人对天气的感受只有一个:酷热!昨天的气温又高达38℃。于是,小区里又多了钻孔打洞安空调的人家,大街上裸露双肩穿着“太阳裙”的女子放眼皆是,怕热的大爷大妈们白天懒得动,到了晚上,取出藏了一冬的大蒲扇,溜达着出门了。
散步看展览--文化广场夜色美
晚上9时,记者来到西单文化广场。这里华灯初放,五彩缤纷的光与影为北京的夜色平添了一份妩媚。往常6月中旬后才火爆的露天广场已坐满了人。黄庆生、刘敏夫妇住得离此不远。他们说,家里太热,晚饭后就到这里散步。在广场空地上,一个小女孩正欢快地和父母玩皮球。女孩的父亲告诉记者:“我们家住在甘家口,今天特意带孩子来这里玩。白天热,没地方去。趁着晚上还行,带孩子出来活动活动。”
记者走到文化广场地下一层的科普画廊。这里正举办中国兵器展,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兵器模型。一名3岁模样的小男孩正缠着爸爸抱他再看一遍。孩子父亲告诉记者,小家伙可喜欢这里的展览了!天热以后,他们一星期要来两三次。
家庭电影院--老少都去有人缘
虽然已近晚上10点,但朝阳区红庙十字路口一带依然灯火通明,随风飘来的笑声使这里显得十分热闹。原来,马路边数十名市民正围坐在一起看电影。
街头“家庭影院”是附近一家视听专卖店在夏夜免费提供的,每天播放的影视片都能吸引不少附近居民。蒋先生一家和马大爷都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晚饭后来这里转转都成了习惯。
马大爷说,这儿是十字路口,人多热闹,还有穿街风,不仅乘凉,家里还省了电钱。
街头健身点--“摸黑”锻炼流大汗
在朝阳公园、呼家楼北、定福庄西街三地,街头健身设施格外受宠。特别是太空漫步机、双杠、跷跷板等器械的使用率大大超过了白天。有趣的是,“摸黑”锻炼者以中年女性为主。一旦上手两个小时都不肯罢休,大有“让我一次玩个够”的架势。
晚上东单健身馆也迎来了不少想“流汗”的人。61中高三学生张辉虽然正准备高考,也忙里偷闲来练上一把。他说:“天太热,憋得慌,就想出身大汗畅快畅快。”
篮球场上,邢飞和伙伴们刚输了球正在场外休息。邢飞说,来这里就想运动,出身汗才觉着舒服。记者注意到篮球场上净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发福的中年人几乎不见。
羽毛球、乒乓球场上有好几拨儿是全家来的。“坐机关”的邓女士夫妇从西单来这儿也是为“出身汗”。
路灯下鏖战--玩儿的看的都过瘾
天一热,路灯下下棋的人也多了,朝阳区劲松1区街道办事处附近就有两摊“战场”。一摊是青年人席地而坐下象棋,人们把声音压得低低的,不留神几乎听不见。棋友们说,以前下棋声儿大,街坊们有意见,现在把这毛病改了。走出不到百米,又有几个人在下围棋。棋盘架在了两座楼中间的空地上,微风习习,煞是凉爽。76岁的赵大爷在一旁看得迷迷糊糊,老人说:“他们下棋,我们瞧着,再有小风吹着,比家里看电视强多了。”过了晚上11时,棋友们一点没有散去的意思。
美中有不足--文明还差一点点
记者注意到,夜间光膀子、赤脚者明显增多。在一些小区的花园里,总能见到一人横躺长椅的情景。在一处健身场所,几个人边聊天边喷云吐雾,熏得健身居民远远躲开。记者还见到七八人躺在一张乒乓球桌上聊天的怪事。在朝阳区华商大厦门前、定福庄西街附近的健身乐园里,有孩子在草坪上追逐、玩耍、遛狗。在西单文化广场,乘凉人走后坐过的报纸扔了一地。广场的草地也不时被人践踏。看来,文明要成为自觉之举并不容易。
市民们建议,小区公园最好能让灯光再亮点儿。爱去东单健身的朋友更盼着室外球场能改成灯光球场,那样打起球来就更畅快了。
晨报记者王建兵 杨玉峰 实习记者贾真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