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则干,不干则走随着日趋深化的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在上海滩上,一群特殊的“女性文秘短工族”正在悄然出现。
这些“女性文秘短工族”,年龄大约在20-30岁之间,她们秀外慧中,大多未婚,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她们谋职的理念既实在又实惠———能干则干,不干则走。
李小姐毕业于沪上一所著名的大学,她所学的是中文专业。在校时就有才女之称,四年前毕业分配到某区文化馆办公室工作。干了一个月,年轻活泼的李小姐感到浑身不对劲:上班一杯茶,一张报纸,帮领导打印材料,或接电话。经过再三考虑,她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毅然辞职,应聘到虹桥地区一家房产开发公司当秘书。开始李小姐干得还比较顺心,但后来在一次单独和经理出差途中,这位顶头上司开门见山地许以重金,要求李小姐做他的“笼中鸟”。李小姐一口回绝了。隔日,李小姐就投上一封辞职报告,炒了老板的“鱿鱼”。接着李小姐又到漕河泾地区的某省建筑公司驻沪办打工,说是做办公室工作,但头儿一会儿要她帮交手机费,一会儿又要她帮接、送小孩到幼儿园……李小姐的感觉是“阿拉简直成了勤务兵了”。一气之下,她又跳槽了。就这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小姐换了八九个工作单位。近日她又出现在人声鼎沸的浦东人才市场里。李小姐对外界说,尽管目前的日子过得挺辛苦,但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前,还会继续目前这种打短工的生活。
周小姐3年前在上海某大学毕业后,做过广告业务员、酒店公关、房产公司售楼小姐、合资公司文员等,到底换了多少家工作单位,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董小姐原来在一家广告公司搞策划,她的创意很受同行及客户的好评。不知为何,却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于是,怀才不遇的董小姐从此开始了“打短工”的生涯,今天为这家广告公司搞策划,明天为那家公司设计企业形象,做完东家做西家。由于董小姐的才能及为人都受到圈内人的好评,于是她总是忙得不亦乐乎,随之而来的收入自然也不菲。前不久,申城一家颇有知名度的广告公司欲高薪聘请她,但习惯了打短工的董小姐再也不愿“做长工”了。用她的话来说:固定在一个单位“打长工”,是对生产力的一种束缚,我现在“打短工”可以做几份,可以赚几份的钞票。
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如今上海滩约有近万名类似“打短工”的文秘女性。女性从事“打短工”式的文秘工作,对个人和企业应该是利多弊少,公司聘请一位非固定性质的女性担任此项工作,支出可减少。而作为她本人,“蜻蜓点水”好几处,收入也肯定比“吊在一棵树上”要多得多。文/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