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人类:畸形消费面面观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11日11:32 人民网
在人们大谈“知识经济”、“科教兴国”的知本时代,教育投资无疑已经成为众多家庭中的又一投资热点。对于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子女的教育经费占去了大半开支。作为父母,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东挪西借,尽一切可能满足在校子女的消费需求,为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此起彼伏的呼机、手机的呼叫声打破昔日校园的宁静之时,当礼尚往来的宴请使校园内外的茶社、餐厅生意火爆之时,当因为购置时装、相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使一些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学生寅吃卯粮,成为“透支”一族之时,那一个个发生在“象牙塔”里的故事,又怎能不使人感慨万分?!
愈刮愈烈的“宴请风”
春节后,大学生返校没几日,某学院招待所一隅的“红蚂蚁”餐厅内侧的一个包厢里,有近10位同学正聚在一起觥筹交错,为其中的一位同学补办生日宴会,场面甚是热闹。虽有人醉眼、吐词含糊,可仍不忘宣称自己的海量,向服务员频频要酒。餐厅老板自然乐此不疲,并非常高兴地告诉笔者说:“学生返校后生意显得特别红火,有时我们配备的菜还不够他们消费呢!”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远远不止“生日派对”这样的宴请。每逢开学前、放假后,一个宿舍的同学有事没事总爱“聚一聚”。此外,有谁被评为先进、荣获奖学金、发表作品等等,只要是沾得上边的“喜事”,都会成为“聚一聚”的理由。至于校园恋人、同一地区的老乡之间,那隔三岔五的“小聚”更是不必再说,“宴请”在有些大学生中间似乎成了一种交际的“时尚”。
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对这种愈刮愈烈的“宴请风”很是痛恨,却又有些无奈。他说:“其实这种有事没事聚在一起,找个理由吃吃喝喝的现象很不好。一方面影响学习,一方面还浪费钱。但是,要好的同学诚心诚意请你吃,不去就是不给别人面子,怎么好意思不去呢?如果推辞不去,不仅伤害感情,影响同学关系,而且别人还会认为你清高、不合群;而这次吃了别人的,日后肯定要回请,请的档次还要差不多,不能让人家说咱‘抠门’。一句话,那就是‘人在校园,身不由己’。可对我这种家庭情况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种负担,往往刚吃完、喝完就感到这钱花得冤枉,挺心疼的。”
追逐时尚的“透支”族
“呼机、手机加相机,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被改编过的广告语,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很是流行。某学院新闻系的一名大三学生向笔者透露:同学中90%以上的成了“持机族”,呼机基本是人手一个,而3000元以上的中高档相机也有80%左右的同学拥有,至于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手机早已走进同学手中,大约60%的同学拥有这种时髦消费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装、高档的洗浴用品和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当然也会占去众多大学生每学期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
其实,无论是学习或生活用品,还是现代通讯工具,家庭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同学拥有这些消费品无可厚非。但若是不顾自身的条件而一味追求时尚,盲目攀比,则显得大有不妥。更有甚者,为了与“时尚”同步,在家庭不能提供高要求的经济援助时,便不惜透支未来,向身边的同学朋友筹借,实行“提前消费”。
若是别人催债催得很紧时,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拼命挣钱的事,发生在这些同学身上就不足为怪了。当然,购置手机事小,而对于那些有事没事爱煲“电话粥”的人,尤其是正处于热恋中的同学来说,每月的电话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某高校一位正处于热恋中的男同学,曾创下一个月电话费1200多元的纪录,最后不得不忍痛将手机以低价转让他人。
一“网”情深的新人类
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使得众多的高校学子也成了一“网”情深的新人类,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电子市场上可提供的3000元左右一台的二手笔记本电脑以及校园内外的大小网吧,更是为他们“触网”提供了便捷。
在电脑渐渐走进大学生宿舍,为他们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掺杂了一些不和谐音符。据某学院经济系的几位大二学生透露,运用电脑学习应用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收集资料的人数,其比率仅占电脑使用者的45%左右;而更多的人则对上网聊天、电子游戏、观看影碟等情有独钟;甚至有些人因为沉迷其中,将学业荒废。
至于那购置电脑的几千元钱,还有不菲的上网费,靠业余打工或从每月的生活费中节余,在一些同学眼中只是下策。简单编个精彩的故事,成为掏取亲人腰包的充足理由,才是“高手”。
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笔者以为,高校里这种畸形消费的蔓延,追本溯源,主要还是受“讲排场、比阔气”、“提前消费是潇洒”等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某些高校学子身上出现的“礼尚往来图面子”、“追逐时尚赶潮流”、“盲目攀比摆阔绰”等不正常现象,不但使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丧失,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而且还因为玩物丧志,丢掉了年轻大学生所应具备的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同时,也给一些本不宽裕的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成为不堪承受的重负。
行文将止,笔者不禁想起了一位家长在给自己孩子汇款时的附言:家中经济紧张,钱要节约着花。不知那位同学在收到父母亲这笔血汗钱时是否有所触动?更不知那些热衷于高消费的大学生们对此又作何感想?
(柏佳春 吕好良)《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