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出击:让美的作品走上街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09日09:39 新民晚报
     
      《水与生命》         《申奥海报》
刚刚在上海图书馆结束的《走向21世纪艺术设计大展》是一个很不错的展览。100多名作者拿出了217件作品。这些作品有环境艺术设计、媒体传播艺术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其中不少作品颇具匠心,反映了上海艺术设计的新面貌。
最为喜人的是100多位作者中绝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生面孔”,但作品倒是很有创意。《水与生命》出于北虹中学年轻的美术老师张慧敏之手,这件获得一等奖的海报作品别出心裁地用水珠组织画面,滴滴水珠包围着一个发育中的胚胎,令人遐想联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郑参设计的《申奥海报》用五个不同色彩的指印演化成奥运五环。画面上方一行小字:“用我们的热情,掀起中国旋风”。指印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生命的抵押,作品因此多了一份悲壮的情怀。《STOP请勿闯红灯》以鲜红的血色装点画面:中间是一个红灯,背后是沾满血迹的一条条纱巾,这是一幅很有艺术性的交通警示图。
张乐陆的《中日青少年摄影展》用四个作摄影状的小手构图,大胆,切题。此外,展览中还有很多为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具所作的设计也都十分精彩,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盛妍为茶叶罐头所作的设计就很不错。这些优秀的设计无法一一列举。由上海美协、解放日报与上图合办的这个展览给人一个总的感觉是设计作品不但创意好,而且制作精良。
上海美协副主席朱国荣告诉记者,参展的年轻作者大多是大专师生,基本都采用电脑制作。设计是一门观念艺术,创意是成败之本,现在用手绘制的设计稿已经很难见到了。他还介绍,在展出期间,每天都有300-400个参观者,这是一个颇为可观的数字了。就是周六中午撤展的时候,记者还看到有数十名青年人要求参观展览。
这个展览是结束了,但是,记者仍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展览会中的这些优秀设计,为什么就不能走上我们的街头,登上我们的荧屏,进入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街头的广告越来越多,不少广告缺少创意,更缺少美感,应当让优秀的设计逐渐加以替换,以此美化我们的城市。此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茶叶罐头一类的器物同样也需要包装,需要美化,让人们目之所及,无不欢心有什么不好呢?
科学技术要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同样艺术创造与设计,也应尽快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此举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李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