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酒吧的价目单独特又风趣,例如,一种鸡尾酒的名字叫舞男,酒单是这样写的:由薄荷酒及伏特加调制而成,饮用后可用形态表达您的行动。鸡尾酒的名字也很花哨,但都是根据酒的颜色、性质来取的。在点单时要注意它是用什么调制的。
-同样的酒水在不同酒吧的价格是不同的。
-几乎每一个酒吧都有自己的特色饮品。
-周末大多数酒吧有乐队演出,但人很多,有些要加收门票。
-当你点鸡尾酒时,可向调酒师提出观看调酒表演的要求。
时尚人士爱去的酒吧
男孩女孩酒吧(三里屯酒吧街68号)
CD酒吧(东三环路农展馆西南)
查理酒吧(建外大街5号建国饭店)
酷堡酒吧(建国门外大街24号华侨村内)
都柏林酒吧(三里屯南甲11号)
鹅和鸭酒吧(朝阳公园西路碧湖居1号)
哈瓦那酒吧(工人体育场北门)
硬石餐厅(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大厦)
亨利酒吧(建外大街1号国贸中心)
左岸酒吧(西城区前海北沿11号)
藏酷酒吧(工体北路4号)
爱尔兰酒吧(三里屯酒吧南街)
丝绒俱乐部(三里屯亮马河南路)
(排名不分先后,版面有限只刊登部分酒吧)
京城消费新行为跟我一起去“串”吧
和一个酒吧热中者一同体验“串”中滋味,因为毕竟“串”酒吧在北京还属于新兴的消费行为,乐此不疲的多数是在京的外国友人。而文中的胡先生却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采访中他不断表达着“串”吧的乐趣,还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各地酒吧的经历。
其实“串”比“泡”更能体会不同的氛围:十分钟前你在某个酒吧享受拉丁舞的乐趣,十分钟后你出现在另一种风格的酒吧里,亦或灵机一动去家陌生的酒吧转转……可能这与人们求新求变的思想有关。在与胡先生“串”吧的过程中,我有个体会:在每一个酒吧的话题总是不一样的,也是新鲜的。另外对于还在泡吧的人,用胡先生的话来讲:“可能它比较适合你,但也许你有串的潜质……”
——编者
从朋友口中得知,时下一些年轻人热中“串”酒吧,享受更换带来的乐趣。朋友们替我找到了其中一位,大家他叫小胡,在这个星期一晚上,记者跟随他进行了一次“另类消费”体验。
时间:8月6日21:00地点:哈瓦那酒吧被采访人:胡先生
说服胡先生接受采访可费了不少“口水”,在哈瓦那落座时,他依然在镜头前显得有些不自然,幸亏有朋友一旁助阵,在寒暄之后我们入了正题。
胡先生:我比较喜欢“三里顿”南街的酒吧,因为这儿的酒吧各有特色,不知道你去没去过北街那边,它们比较相似,我不太喜欢,不过对于喜欢“泡”的人来说也无所谓。他身边的朋友随声附和着
记者:我也听别人把三里屯叫三里顿,为什么呢?
胡先生(笑):这是一个典故。这儿有几个外企公司,其它外企公司的人觉得这儿好吃的比较多,午饭、晚饭经常约着来,“吃顿饭、吃顿饭”就把三里屯叫做三里顿了。
记者:你一个晚上去好几个酒吧,都是为了不同的特色吗?
胡先生:也不完全是。不过会有不同的体验,还有就是去一个陌生的酒吧,因为事先不知道它是什么样,所以事情会变得有意思……
没聊一会儿胡先生提议换个酒吧。在路上,他告诉记者:下一个要去的就跟刚才的酒吧不一样,这种感觉肯定很强烈。
时间:22:10地点:爱尔兰酒吧
一坐下就告诉胡先生很喜欢这个酒吧,它没有哈瓦那的喧哗、没有拉丁舞,但风格独特的装修、动静兼具的区域划分,让人很快融入它所营造的氛围。
记者:你第一次开始“串”酒吧是什么时候?
胡先生:几年前在国外。我去芬兰参加公司的培训,晚上我们同事10人(其中有五个芬兰人,另外四个是别的国家的同事)去了酒吧,经常是刚喝了一两杯就有人提议:走,去哪儿哪儿的酒吧坐坐。那天晚上我都不记得去了多少家,也没有特别注意它们的风格,只是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很快地熟悉起来。其实“串”酒吧在国外很流行也很平常。
记者:那你一次要去多少个酒吧?
胡先生:最多去了七八个,那是在外地。去外地出差往往时间不长,想对当地有所了解,有些人会去逛名胜、商场,我就选择去酒吧。酒可以让人放松,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在北京因为比较熟了,所以一般会去三四家。
记者:你从过去的“泡”酒吧到如今热中于“串”,这中间是个什么过程?
胡先生:其实不是突然的转变,也是受了一些朋友的影响……要说转变应该是来到现在这个公司吧。我跟着朋友一个酒吧一个酒吧地换,从中体味到了乐趣,就喜欢上了。不是刻意追求时髦的那种……
记者一般一次花费多少﹖
胡先生一般和朋友们在一起AA制的话两百多块钱吧。
记者:那去酒吧的频率呢?
胡先生:一周至少一次。
记者:也就是说一个月要消费八百多块钱﹖
胡先生:对这是我收入的十分之一我觉得还可以……
时间子夜020地点LOFT藏酷酒吧
这个酒吧可谓远近闻名但在周一此时显得有些冷清。
胡先生:你看这三个酒吧的风格大不相同吧,从前我对酒吧的认识只是灯光昏暗,一个吧台,有桌子、椅子就是酒吧了。可现在人们要挑环境、特色、舒适度等等,酒吧也在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色,我们才可能串来串去。
记者:你觉得“泡”和“串”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胡先生:要说区别,应该是消费方式、观念不同吧。
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个朋友看着旁边两个小姐说:“女的也挺奇怪的,一杯饮料就能聊半天,我们就不一样,酒可能是开启沟通的钥匙……
消费各地酒吧体验不同时尚
在外地,当我想在最短时间去抓住这个城市的脉搏、感受当地时尚时,我会去酒吧,因为它一定聚集着这个城市本身特点的人。
由于,自身的喜好和工作的关系,让我有机会能够了解到其他地方酒吧的特色。
上海的酒吧,首先让你有很多惊喜,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独立而完整地保留下来,让人惊叹。许多人都会说“上海的酒吧”充满怀旧气氛,但这里的怀旧并不等于原始。你看不到故意的原木装饰、刻意的返璞归真,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时尚的装饰,细腻与精致充满了每个角落并且每个酒吧都力求个性鲜明,很难在一条街上找到两个相类似的酒吧。在这点上,北京三里屯北街的酒吧实在是值得改进,而南区的藏酷LOFT是最具有上海酒吧特点的。
苏杭的酒吧,继承了其典型的细腻和精致,但比起上海有些开放不足之嫌,也许与当地人刻意保留当地的传统有关。尤其在杭州,茶室明显多于酒吧。
昆明的酒吧,据说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使得当地人的性格也变得不紧不慢。事实好像的确如此,你很难看到,出租车司机在行驶时抢行抢道。不过当我到昆都昆明最有名的娱乐场所聚集地的时候,简直被惊呆了。互相比邻的几家酒吧,正在同时上演节目。重要的是这些酒吧都没有四周的窗户和墙,仅仅有一个屋顶,但酒吧的设计与装修并不差,好像是故意如此。)你能同时欣赏两个以上的不同节目。很显然当地酒吧经营者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如果你觉得不喜欢这里,可以到云南大学附近的酒吧试试。
香港的酒吧,就去兰桂坊吧,绝对震慑你的眼睛如果你以前没有见过类似场面。当你不可思议地看着,如此多的人手持啤酒,拥挤地站在街上,互相兴奋地大笑或者交谈,而旁边的酒吧却空无一人时,你会深深地体会到:快乐并不来自于这些酒吧本身,而来自于你身边的朋友们。(胡浩)
消费指导
-去酒吧的人很多,所以要看管好自己的钱物。
-忌饮用过量。
-忌与烈性酒同饮。
-忌饮用超期久贮的啤酒。普通啤酒可保存两个月,优质的可保存4个月,散装啤酒只可保存为5至10天。
-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饮用。
-忌大汗之后急饮啤酒。
-忌喝啤酒时吃腌熏食品。
    订英语短信 日积月累收获多多
      订留学短信 出国动态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