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亲子中心更多更权威育儿资讯 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最新消息
生活情感

新浪首页 > 生活情感 > 时尚 > 时尚消费 > 北京晨报 > 正文

-霍亚:是杀手还是歌手?
-张涵予:从象声到象形(图)
-秋冬最IN--毛茸茸的配饰(图)
-蒋志:一颗忧郁着的自由电子(图)
-手机扮酷十大秘籍(图)
-FANCY CUT钻饰魅力(图)
-CP人的桥牌情结(图)
-无门无派的刘索拉(图)
-散落在都市里的闲情(图)
-永不言败:腰间时尚魅力(图)
-穿梭于顶级时尚之中(图)
-水晶与银的亲密对话(图)
-新款水晶配饰流行情报(图)
-都市女性新追求--肚脐美容(图)
-图文:皮尔-卡丹大师长城行
-成人“玩具”潮 带你回归童年(图)
-用个性饰物烘托“浪漫不拘”(图)
-简约有味 配饰出色(图)
-千禧男人多样风貌(图)
-朱德庸:我幽默 故我在(图)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温酒吧”是否更有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7月27日09:45 北京晨报



  与朋友坐在酒吧里,外边下着大雨。

  我们聊着关于感情的话题,于是每个人自愿地把亲朋好友甚至仅仅是认识的人一块儿“端”了出来,好好地“品尝”,细细地“咀嚼”一番。喝了不多的酒,吃了很少的东西,抽了不少的烟,说了太多的话,不免有点无聊起来。外边的雨,依然自顾自地下着,我就说这回咱们可是真的泡在酒吧里了。

  旁边有人说到了电脑,我忽然一笑:“泡吧的人科技含量不低,譬如‘win98’,不正是温酒吧么?”朋友对这话大加赞赏。现在流行说“泡酒吧”,“泡”字多少带点粗糙,有点俗气;而“温酒吧”却很有一些含蓄、温柔的意味。朋友说他会留意将这个词宣传开去,说不定很快就成为一种新流行的“吧人文化”。

  北京的酒吧大约在全国都很有名,这一方面是“三里屯”、“北大西门”两大酒吧群便仿佛吧业的中关村,另一方面便是久已流传的文化味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北京,全国许多地方的酒吧业都兴旺发达起来,有人戏称为酒吧业的“第二次浪潮”。之所以是“第二次”,是因为新时期之初,酒吧就曾经作为一种“文化”现像突显出来,那时的酒吧以“前卫”、叛逆的姿态出现,“愤世”、“摇滚”、“标新立异”就是它们的标签。

  如今的酒吧不再像当年那样单纯,酒吧风格化日益明显,或者说是更类型化。诸如刻意营造豪华幽雅氛围的“雅吧”、以轻饮料为主的“清吧”、提供现场演唱的“音乐吧”、像模像样玩艺术的“陶吧”,还有“书吧”、“网吧”等等,名目越来越多。这些都让人感到市场经济的势头真是“魅力无法挡”,因为所谓的风格化,其实就是市场的细分。酒吧业主们的头脑确实精明,开酒吧对他们来说,首先是一门好生意。

  不过,酒吧的商业化却不是所有“温酒吧”的人有必要考虑的,他们更在乎或者更讲究的是一种品位和格调,因此现在产生了酒吧文化的说法。记得曾有一家周刊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文化起来!”的口号,虽然其中多少有点调侃的意思,但我相信,这话应该是当今很多人在内心认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众所周知的口号,也是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种努力;而“让一部分人先文化起来”虽然更不容易,却也是许多人同心向往的。所以我猜测,“温酒吧”的人们可能都有些许“文化起来”的味道。尽管“温酒吧”的人们在年龄、文化层次方面各不相同,但“白领化”无疑是“温酒吧”人群中一个突出的特征。而据我所知,“酒吧文化”应该是从外国引入进来的。

  老外们大多有去酒吧喝酒,借以倾诉烦恼、减轻压力、调节心情的习惯,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文化精神之一。因此,总是觉得所谓“陶吧”、“网吧”、“书吧”之类其实与酒吧精神格格不入—去酒吧本该是无所事事的,借口喝酒,寻找一种暂时的空白的感觉—我们的这种酒吧文化免不了有点“为文化而文化”。而且,从一开始,国外酒吧的“平民化”就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的酒吧,目前还只能是一块“高尚之地”,毕竟,一小瓶啤酒25元左右的价格是令许多老百姓为之咋舌的。

  但我直到现在也还没弄明白,“温酒吧”,究竟仅仅是一种时尚,还是真的能使我们更有文化?

相关论坛】【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美国总统大选
抗美援朝战争纪念征文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新浪聊天室全新改版


您对本栏目有何建议,请向主编信箱发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