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心姐姐”这个名字对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几代人来说并不陌生。60年代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是在《中国少年报》上寻找“知心姐姐”的;80年代的孩子除了翻开报纸,还可以从广播电台的“知心热线”中听到“知心姐姐”亲切的声音,通过“知心电话”向“知心姐姐”倾诉自己的悄悄话;进入90年代,“知心姐姐”从电视和网络中走进千家万户。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又在全国开办了“知心家庭学校”,还将创办《知心姐姐》杂志作为校刊。知心姐姐的朋友不仅是孩子,也将包括每个父母。
《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栏目创办了40年,其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起来,而“知心姐姐”依然年轻。她被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带着真挚的情感,走进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卢勤,去年9月获得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的殊荣。在颁奖大会上她说:“我当了15年的知心姐姐,我认为这是天底下最有魅力的事业。”
其实,卢勤并不是第一任“知心姐姐”,她从小是读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12岁时,她第一次给“知心姐姐”写信就收到了回信。从此,卢勤迷上了“知心姐姐”,并立下了一个志向:长大要到《中国少年报》当记者,当“知心姐姐”。正是当年编辑们的一封信,让她萌生出美丽的梦想。
1979年,卢勤如愿以偿地踏入《中国少年报》的大门,成为一名记者。她激动得热泪盈眶,下决心要为孩子们工作一辈子。1986年卢勤幸运地成为“知心姐姐”栏目的主持人,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个“最有魅力的工作”之中。她大胆创新,让“知心姐姐”从报上走下来,到孩子中间面对面地开展“知心姐姐”咨询;创办“知心电话”,让孩子直接和“知心姐姐”通话。在《中国少年报》上开创了“做人与做事”专版,开设了“知心姐姐讲座”和“知心家庭学校”两个栏目,创造了新时期少年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她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写出了《写给年轻妈妈》专著。此书3年间印刷46次,发行213万册,读者逾千万,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成为轰动一时的全国十大优秀畅销书。知心姐姐的第二本书《做人与做事》,由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后,加印了7次,发行量突破了100万册。“六一”节前夕,知心姐姐的新书《写给世纪父母》又已问世。
“知心姐姐”是一个名牌栏目,也是一个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的卢勤,一直十分注重培养新人,新一代的“知心姐姐”是一个富于创造性和时代感的年轻的群体。今年“知心热线”从一部电话改为三部电话,延长了服务时间,专职接听电话的“知心姐姐”,是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志愿者。令人欣喜的是,接听电话的还有两位“热心哥哥”。卢勤自己还是“知心姐姐”的一员,她永远都是知心姐姐,正如卢勤自己所说:“知心姐姐”是我生命的全部。柳堤写文 杨飞摄影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