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女设计师christine.p于2000年底推出的一款晚装,将传统的背部设计挪至胸前,“一线天”直掐腰下,大蝴蝶结摊在藏蜜的脐上,绸调面料,水红漂金,V形走向,斜裁裙边,本属让人柔肠寸断的香玉之美,却由于它以胸为背的设计,加之模特用无缝的发帘完全遮住面容,脚踏鞋跟位于中部的大木屐,犹犹豫豫地走来,又像是在走远,一股坚韧的推斥力让我们身不由己。
巴黎历来“主义”如密林,艺术似群星。常常发生“艺术”挑逗“主义”的趣事,构成文化领域的迷人景观:各类主义的秉持者常常要拉艺术到自家内室,可拉来一看,却纷纷发现只拉到这位聊斋美人的一张画皮或片鳞只甲。对于这身在袒胸与露背之间游戏的设计,各种主义又故伎重演,女性主义者最是锣鼓震天,声称这是新世纪最性感却又最威慑的设计。一位活跃在戏剧和美术批评的罗马尼亚人却借题发挥,引出关于“背影”的艺术和哲学思考,甚至在年关口上出了一本新书《背向我们的人,绘画与艺术》。

背影何以释放出戏剧性的力量
乔治·巴纽身为巴黎三大实验戏剧学院的教授,1997年起就开始在舞台与画布之间探索新领域。此公偏爱这两类艺术与世界之间的“遮蔽”和“拒斥”,三年前就以《幕或世界的裂痕》惊动巴黎。他认为christine.p的这身设计,正是表现“遮蔽”和“拒斥”。“遮蔽”和“拒斥”本是矛盾的,胸与背,脸蛋与后脑勺儿,投怀送抱和置之不理,相逢和别离……都是现实或语调中看似矛盾的。要表现遮蔽或拒斥,就需要戏剧性的力量。巴纽坚信“戏剧性”的存在与戏剧本身无关,舞台可以封尘,座席可以空落,但“戏剧性”与人类共存。那么为什么“背影”替C.P的设计释放了戏剧性的力量呢?
巴纽回答时摇身变回学者的模样,一把掀开历史的幕布。从中世纪起,世界是被置于上帝的目光之中的,哪个敢拧身儿,就是背向神,背影基本上意味着叛逆和亵渎。但也在艺术作品中被用来表示“痛苦”,此时这背影不再含有叛逆的意味,而是将面容朝向画面中事件的中心,反而加强了这一场景的完整性,强调了中心(三位一体或基督)的至尊,如马萨乔的木板画《在圣母、圣约翰和马德莱娜之间的架上基督》。但基本上在戏剧和绘画中是禁止使用背影的,因为它违反了“中心”逻辑,违反了目光是建立在面孔与面孔之间这一逻辑,搅乱了人们对“遭遇”的期待。

18世纪的乐观主义使背影重归舞台,但它们通通是吸附在一个中心事件上的装饰,图景内部的行为要比与观看者的关系更重要,不论画面、劳动,甚至说话,当时注重的永远是行为而不是关系。这个安东尼·维黛(AnotineVitez)的舞台设计颇具这种乐观风范,他使用的更多的是“影”而不是“背”,使它们成为布景的一部分。
大革命的失败深深影响德国。背影大师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DavidFriedrich)不再拿它们做行为的花边,而是首次真正发掘了背影的戏剧性力量,一种在事件之外发掘了背影的戏剧性力量:一种在事件之外的形而上的期待,可以说,弗氏每个人物都在期待戈多,是以一位场外人的名义,宣布对时间和历史(故事)的放开。
一位当代的意大利戏剧导演古里约奥·施特里斯就深深受到影响,甚至在他的室内戏中也用此手法。背向我们的中年男子却是戏剧的中心人物,女子的背影是交流的对方,惟一面向观众的老者被他们吸引,成为一个辅助。在桌椅板凳之间,衣柜轮椅之则,背影调整着观众与演员、演员与场景、场景与现实的关系。古里约奥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将期待与放弃置于像《等待戈多》中那样的荒漠孤树之中,而是用促狭拥塞,零乱苟且的环境与背影所表示的放弃冲撞。您看着办吧,再放弃点儿,咱家就放不下了!背影无限凝固了决断过程,犹疑和苦闷在台上行动,而不是像传说中那样,一个接一个的决定推动戏剧发展。
教你学习看背影
巴纽迷恋这种以具体形象来表现无限性,他认为胜过了德加“舞女之背”的肉感和超现实主义者们直接的抽象。这或许与他的戏剧编导的背景有关。最终巴纽回到了女晚装,以这具象来表达了他最富哲思之美的观点。首先,背影代表了自然和不设防,它宣称了对“表演”的终止,而每个人都爱在不被觉察之时观察他们心仪的对象,不论他在痴痴笑,在哺乳,在偷窃,在拉上裤子拉链……然而背影同时阻碍了放肆的观看。目光实际不清楚对方的行为、表情,甚至对方是不是他(她)。虽然,那一面可能有更真实的欺骗性,但眼睛迷信眼睛,面庞总是渴求面庞。这晚装在制造寸步之间肉体的距离,让心旌尽量保持摇荡,这摇荡远远超越了性别,因为背影是人海中真实的出现,却永被确认。而艺术家和一切“好色”之徒一样,有控制饥饿、保持距离的力量和狼的耐心。
“背影”与现代女装
眼光终于又回到现代女装,女性的纤细背影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背影的完美托现,制造出人与人之间渴求面庞的心理,保持心旌摇荡的同时,迎接视觉的第二次冲击。服饰通过女性的背影,再度展示时装设计师的审美概念以及预测未来服饰走向:背影永远给人无限遐想。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服饰上,露背已渐成一种文化、比露胸更典雅、露肚脐更撩人,女性应有的温柔、优雅、浪漫、多情在这惟一的款式上得到体现。吸引男性的目光,让女人的心旌也产生摇荡,这才是服装设计师们的最终目的。在他们的眼中,背影无疑是选择的最佳亮点,在诸多的颁奖典礼、盛大晚宴上我们可以看到此类服装频频出现。当然,最新的“辣”妹词典里,露“背”也是她们的一大选择。
审美的又一角度,背影!
责任编辑:牟文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