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市场较劲的“另类王海”杨鸿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4日07:23 生活时报
3·15前夕,又一位“王海式”的打假人物进入公众视线,因为到目前为止,他已把17家生产保健品的企业告上法庭。他就是29岁的南京造币厂普通职工杨鸿。
不过,杨鸿与王海有所不同的是,他曾声称打假不以经济索赔为目的,或象征性地索赔1元钱,而且他曾在海军陆战队接受过严格的生存训练,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与王海遭遇相同的是,杨鸿被南京许多知名商厦视为“最不受欢迎的消费者”。
3月5日,杨鸿又将目前已成为传媒焦点的“大连珍奥核酸”推上法庭。杨鸿在诉状中称,该保健品的宣传语诸如“人类健康长寿的第一营养品,不是药,比药更有效”,可“预防改善各种癌症”等太离谱,有误导消费之嫌。
早在2000年7月,杨鸿就与保健品市场较上了劲。杨鸿认为,国内保健品在宣传上均有夸大其辞的现象。据《江南时报》报道,2001年1月,杨鸿一纸诉状将包括金日公司、上海恒寿堂药业公司、昂立公司在内的国内16家保健品生产企业同时告上法庭,南京地方法院依法受理了这一创纪录的诉讼。
杨鸿走上打假的道路纯属偶然。据《南方周末》报道,1999年11月,杨鸿用4950元钱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大楼购得一部“松下”摄像机,后发现说明书标注的两个功能并不存在,后经向商场交涉获赔2050元。此后他一发不可收,屡次向不法商贩发起冲击,他曾在一个月内起诉“南京新百”达9次之多。目前,杨鸿把打假维权的范围从商业领域扩大到行业不正之风,重点向某些行政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行为宣战。
杨鸿的打假之所以被冠之为“另类”,是由于他在很多打假纠纷中以对方认错为前提而协调解决,但也并不拒绝赔偿,并打收条说明要全部捐出。可是目前一些被诉企业纷纷向杨鸿发难,认为其打假有明显的经济目的。2月份的一次庭审中,被诉一保健品企业曾当庭出示一张有杨鸿签字的300元收条。南京某晚报又刊登消息称,被杨鸿起诉的某代理商曾一次性赔偿其1500元钱,作为杨“撤诉”、“私了”的条件,引起震动。《南方周末》最新消息称,承德露露等3家被杨鸿起诉的保健品企业近期将联手对杨提起反诉,3企业对杨鸿“要求私了不成再诉讼”的消费者身份公开表示怀疑,表示有确凿证据认为杨是一个“敲诈者”。
对此,杨鸿郑重承诺,将为名誉迎接挑战。
主持人:庞永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