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北京人感受60件实事(16-30)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22日08:11 北京青年报
16旧路换新貌
干活心情好
朝阳区环卫局一队的李大姐说:“我在京顺路上做清洁工作都4年多了,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的,一趟大街扫下来整个人灰头土脸的,见了熟人都不敢搭话,怕人家嫌咱脏。现在可好多了,路修齐整了,不光是走着顺了,我们干活也痛快了,原来3个多小时的活现在用不了2个小时就能干完。现在见着熟人,再也不躲躲闪闪了。”
-第16件:修缮城区及京顺路等城乡结合部主要放射线道路老化、破损严重的路面15万平方米。
-完成情况:已修缮22万平方米。
-摄影报道/黄海华
17公路到镇口
引来投资商
马驹桥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刘殿宇说:“我们镇正好处在公路二环的路口,本来有不少商家看好我们镇的地段,想把厂子搬过来,可就是由于交通不便而迟迟下不了决心。这次胡各庄到我们这儿的路一修通,马上就有35家企业和我们联系,说过了年就来投资办厂。”
-第17件:马驹桥至胡各庄段公路二环工程达到通车条件。
-完成情况:11月5日已正式通车。
-摄影报道/黄海华
18按亮智能灯
汽车让行人
家住东四十条的刘庆山说:“以前,我们出门过街,跟打仗似的,不是半天过不了马路,就是过街行人把二环弄得长时间堵车。可自打装了智能红绿灯,想过马路容易多了,只要按一下,红灯一亮,车都停下来,先让人走,接着就换车走,特方便老人孩子。”
-第18件:增加30处交通秩序规范化路口,使全市交通秩序规范化路口达到130处。
-完成情况:已新增30处交通秩序规范化路口,全市交通规范化路口已达130处。
-摄影报道/于晓蓉
19多了停车位
少了风凉话
交通协管员吴士宏说:“以前,车位没这么多,我们常和那些乱停车的司机解释,说到哪儿能停,一天下来说得口干舌燥不说,还净挨白眼,听风凉话,真是费力不讨好。但是,自打增加了停车管理规范街道,不仅车位多了,停车也比以前有秩序了,我们的话也少多了,最近我们碰到一块儿最常说的就是,搞不好哪天我们也下岗了。”
-第19件:增加105条停车管理规范街道,使全市255条主要大街“停车有序,停车有位”。
-完成情况:已新增105条停车管理规范街道,施划停车位4000余个,全市255条主要大街达到了“停车有序,停车有位”。
-摄影报道/于晓蓉
20安上电子眼
出勤反应快
西城交通支队指挥调度室王小森说:以前没有电子警察的时候,我们只能靠听电台、接电话来分析路况、调度交通,特被动。现在好了,有了这34个电子警察,只要对着屏幕墙,一切就尽在掌握了。分析路况的速度、处理事情的速度快了,而且亲眼看到的交通信息,让人工作也踏实。
-第20件:新建20个交通电视监控点,完善交通指挥系统。
-完成情况:新建成平安里、西四、奥体东门等20个交通电视监控点并已正式开通使用。
-摄影报道/于晓蓉
21郊区通公交
进城不倒车
家住马家堡西嘉园小区的张文华老人说:“我们家这一片以前算郊区,想进城只有一趟381路,要是想买点大件或逛逛公园得倒三四回车,要多麻烦有多麻烦。可66路一通,花一元钱就能到前门,早上8点出门,到中山公园逛一圈,回来也就11点半,刚好赶上吃中午饭,跟城里人没啥区别。”
-第21件:新增公共电汽车和长途汽车1500辆,开辟公共电汽车线路30条,调整延长线路20条,解决40个小区居民出行难问题。
-完成情况:已新增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1550辆;开辟公共电汽车新线37条,调整延长线路22条,解决了近50个小区居民出行问题。
-摄影报道/贾红兵
22三环一提速
乐坏300路
300路司机刘春涛说:“要说这三环提速,我们300路司机最有发言权。以前,我们跑一圈要130分钟,车开不起来,乘客就有怨气,而现在,我们开一圈110分钟,顶多再慢10分钟,最主要的是车速提高了,出的车也多了,每辆车拉的人就少,车不挤了,乘客坐得痛快,我们开得也有心气儿。”
-第22件:以二环路、三环路、长安街及若干放射线道路为骨干,完善公交准快速系统,使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提高10%。
-完成情况:采取了调整公交车辆行驶规定、完善交通设施等一系列方便公交车辆的措施,已初步形成公交准快速线网,二环路、三环路、长安街及若干放射线公交车运行速度平均提高了10%。
-摄影报道/贾红兵
23经济适用房
便宜又敞亮
家住望京A4小区的朱月桥说:“以前,我和我兄弟的孩子住一块儿,两间屋子5个人住,早上起来上厕所都要排队。现在,我买了这套经济适用房,10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比同样的商品房便宜五六万,住着那叫一宽敞,早晨起来心情都特好。”
-第23件:全市住宅竣工80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100万平方米,可为10万户居民提供新居。
-完成情况:全市住宅竣工1499.7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已竣工176万平方米。
-摄影报道/贾红兵
24冬天暖气热
洗衣不冻手
家住西城晾果厂1号院的张达也小朋友说:“我以前一到冬天就容易发烧、感冒,妈妈说是屋子里忽冷忽热给冻的,但这个冬天,我一次感冒都没得过,在家玩起来还满头冒汗,妈妈也说,再也不怕冬天洗衣服了。”
-第24件: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使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545万平方米,改善居民取暖条件。
-完成情况:11月15日前已完成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67万平方米,并全部投入供热运行,使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12万平方米。
-摄影报道/贺浪莎
25家里不掉闸
空调爽一夏
家住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7号楼的刘小春说:“我家1996年就买了空调,但是因为整个楼负荷不够,一直不敢使,大热天的也不敢开,一开就闯祸,全楼都得掉闸,跟个摆设似的。现在一户一表装上后,各家管各家的,不仅空调能开了,其他电器也都敞开了使,到了夏天特凉快。”
-第25件:继续实施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并同步实现一户一表,提高居民安全用电水平。
-完成情况:在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中,已同步实现一户一表40余万户。
-摄影报道/贺浪莎
26昼夜电力足
上网不停机
位于海淀区科学院南路的柏联网络公司副总经理李洋说:“我们做网络的是一分钟都离不开电,去年8月没改造电网前,公司三天两头就停回电,几十台电脑跟废物似的,摆在那里不干活,那损失就甭提了。现在,我们这儿保证24小时不断电,有了‘生命之源’,我们公司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第26件: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及改造,完成西直门、西便门、中关村等8项送变电工程。
-完成情况:加快实施了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完成了西直门、中关村等8项送变电工程。
-摄影报道/贺浪莎
27水压上来了
龙头痛快了
家住宣武区校场口的张文德说:“以前,我们家一到周六、周日的用水高峰,连接壶水都得用3分钟,水流得那叫一个细,洗衣服、洗澡就更甭想了。改造后可好多了,不管什么时候拧开水龙头,那水都哗哗的,想干什么都行,再也不用看水的脸色了。”
-第27件:改造东城区明亮胡同、崇文区定安东里、宣武区校场口二条等10处供水低压区,解决居民供水压力偏低的问题。
-完成情况:已完成东城区明亮胡同等10处供水低压改造工程,解决了1105户居民供水压力偏低的问题。
-摄影报道/于晓蓉
28用上天然气
做饭特踏实
家住虎坊路的李秀英说:“我们家是去年用上天然气的,以前一直用煤气罐,做一次饭提心吊胆的,生怕气用没了,有一次,我做着饭就没煤气了,还是到邻居家借的火才把饭做熟。现在可好了,跟自来水似的,想什么时候使就什么时候使,再也不用担心了。”
-第28件:发展管道燃气用户8万户,发展以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用户12万户。
-完成情况:已发展管道燃气用户10.68万户,发展以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用户15.8万户。
-摄影报道/于晓蓉
29移机不改号
搬家找得到
家住丰台怡海花园的王寅说:“我最近刚搬家,要照以前就得换电话号码,换完还得打上一大堆电话通知亲朋好友,要是把谁落下了,人家还当我失踪了呢。可现在电信提供了移机不改号业务,正经省了不少事,我就是想失踪都不成”。
-第29件:为用户提供电话主叫号码显示服务,并可实现移机不改号。
-完成情况:市区86.9%、郊区90%的交换机已具备主叫号码显示功能,已为5万多申请使用此项功能的用户提供了服务,并已开办移机不改号业务。
-摄影报道/于晓蓉
30满街有电话
不再丢生意
做古玩生意的邱女士说:“干我们这行的,最快得到信息是最重要的,前两年街上的公用电话本来就少,而且大部分还是投币的,费老半天劲才找到一个钢镚儿,没打几分钟就断了,就因为这个没少丢生意。现在满大街都是磁卡电话,想怎么打都行,谈生意方便多了。”
-第30件:实增6000部公用电话,年内电话交换机联网开通50万门。
-完成情况:已实增公用电话9523部,交换机联网开通66万门。
-摄影报道/黄海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