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保管员的梦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10日08:54 北京青年报
   
仓库的艺术研讨会          仓库的现代舞表演
        
行为艺术家在仓库完成作品仓库的现代舞表演
焦应奇参加巴西圣保罗国际艺术展的作品《笔不周》
京东,穿过一个废弃的停车场,一堆堆瓦砾,迎面一个巨大的仓库,说是仓库,其实是一个修车场。地面上的装置都被民工清理掉了,留下一个个绊马桩,一不留神,准会来个嘴啃泥。空荡荡的墙上,刷了水泥。猛抬头,近10米高的顶上悬着钢架,锈迹斑斑。也许这就是一个“后现代艺术”的现场,或者说一个凝聚着历史、想像力的“艺术品”。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足球场般大的空间里,一个北京街头常见的烤红薯用的“桶炉”正在冒着缕缕的烟,一群形象各异的人或躺或卧或坐,或抽烟,或拾掇,可怕的寂静———一群民工,正在从事“行为艺术”,是吗?!
如果有一天,你在这里发现一群人在做着奇怪的事,比方说,建长城,或者一个人在场地中央自言自语,旁边围坐着一群戴着傩面具的人在哼哼,那决不为奇。因为这是一个推崇“实验精神”的地方。这就是“艺术家仓库”。
仓库的主人焦应奇,个儿不高,板寸,架一副眼镜,总是目光深沉。他调侃自己是个仓库保管员。
为什么要建这个仓库,回答很简单,就是想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一个“实验”的天空。他也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念过硕士,教过学,一直到1997年,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做一个专业画家,但是就在这时候,他放弃了具体的造型艺术的创作,而选择了“精神实验”的道路。提出了《语言真实问题》、《关于自己》、《精神实验》、《精神腐败》、《拷贝文化》等形而上的反思命题。同时创建了“艺术家仓库”,开始了艰难的求索道路。
在过去的两年间,仓库举办了韩国当代舞蹈家洪信子、日本著名现代舞蹈家小池博史的作品展示活动,以及中德艺术家交流展、“新中国画”展、“艺术教育研讨会”、“中国艺术家、理论家与世界主要艺术策划人、展览主持人、博物馆馆长交流会”等活动,并邀请吴鸿、朱京生、余杰、摩罗、孟京辉等当代文化艺术界名流在仓库开讲座。
谈起仓库的未来,焦应奇口若悬河,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他觉得传统的艺术教育是等级化的、充满权力色彩,同时也各自为战,视野狭窄。在他的仓库里,现代艺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用他的话来说,用一两节课,就能完成传统艺术教育一两年做的事。
他的仓库要装进所有的艺术家的杰作和资料,只要有想像力、有原创性,或者说有实验性,即使是一个想法,一个概念,一个策划,都会被装进仓库。而这种实验性远远不是孟京辉的“实验话剧”或吕胜中的“生命系列”所比拟的,对这类所谓的实验,焦应奇一言以蔽之,“此为时尚非实验”。他的有形仓库已经联系好了十几位艺术家的作品,诸如马保中、洪浩、夏小万等名家,一迄完工,就悬之四壁,使之生辉。
不久,焦应奇的仓库就会在网上建成一个“KU”站。其主题词别有激情,三人为众,四人为KU,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是艺术家。
文/小丁摄影/曾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