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我的花样年华没那么酷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2月29日11:07 北京青年报
年轻的时候总想知道沙漠那边有什么,走过去发现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
———王家卫
有人说,王家卫和他的《花样年华》在这个冬天的到来,最大的贡献是丰富了大家的谈资。
说得也是。前些日子真的是好一片纷攘,眼见着喜欢他和不喜欢他的人吵成一片、妙语迭出,不乏“既然有品位的人有权批评没有品位的人没品位,那么没品位的人也有权批评有品位的人的品位”这样情绪化的可爱的话。
只是,一直听见别人说他多,而能听见的他说自己真是何其少,这多少让人不满足。好在上周六在央视“对话”节目演播室演出的一场“追问王家卫”,可以弥补一二。是日现场,穿蓝毛衣、牛仔裤,掏出医生证明和擦眼泪的手绢作证,始终微笑然而抵死不肯摘墨镜的王家卫,真的很值得一看。他说的话,也值得一听,因为他是那样感性,而且真如他所愿,他给人印象———蛮实在的。
明天上午9∶40-10∶40,该节目在CCTV-2重播。
爱电影是最重要的事
主持人(对观众):大家希望不希望王导把墨镜摘下来,和我们面对面交流?
王家卫:现在很多人都说这个墨镜是我的一个标志,其实这是多年拍电影下来的一个代价。因为我通常都是白天写剧本,晚上去拍,所以那么多年下来就变成了一个习惯,要是我现在摘下墨镜的话,你们都会看见我的眼睛,还会看见我很多眼泪,因为我的眼睛晚上对灯光比较敏感。
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刚刚从法国拿完戛纳大奖回来。
王家卫:很幸运,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拿这个奖。不过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我想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花了15个月,大家在做一件事,我们大家都相信它值得做,而且我们都很爱这个电影。
主持人:这次怎么会想到关注这样的一个题材?
王家卫:这个电影的来源是比较特别一点。我跟张曼玉有一次在巴黎一起吃早餐,那个时候,因为我跟她在《东邪西毒》之后已经有差不多5年没有合作拍戏,所以就说,不如我们一起拍一个电影,找梁朝伟一起演。所以是先有张曼玉跟梁朝伟。他们是香港演员里面我感觉非常有古典味道的,而且身体语言都非常好。然后我就想怎么样一个故事才是最好,我想把这个故事设定在60年代。
我用电影来回忆
主持人:为什么在世纪末却去拍一个60年代的故事?
王家卫:我想当一个导演的好处,就是你要去什么地方,或者你要到什么时代,你都可以去。在这个电影里面,我非常有兴趣地把那个时代、那种居住的环境、还有人跟人之间的关系重现。在这个戏里会看到有很多邻居,那个时代是我小时候经过的,我会感觉那个时候很温暖。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现在不温暖吗?
王家卫:可能再过20年我们回头看现在还是蛮温暖的。因为在记忆里面,什么东西都是会比较好一点。其实对我来说拍《花样年华》最大的一个乐趣是我回到我熟悉的空间,我小时候跟我母亲生活在一起时的那个空间。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会有很多很多回忆。我记得上海是有很多小巷、后街,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母亲下班从外祖母家接我回家都会经过一条路,是以前上海交响乐团他们排练的地方,经过那里的时候常有音乐。所以关于童年,我的印象就是下午的街道还有一些音乐。这个电影,我想让他们看见以前我们是这样生活的。
主持人:其实你在上海只有短短五年的时间,为什么会给你影响这么深刻?
王家卫:其实这个跟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可能很多对一生的改变,其实就是一分钟或者一个小时,或是一桩事,让你感觉你跟其他人有一个不太一样。所以小小的一个改变,就可以把你整个规律改变了。
在我心中,电影是一个梦
主持人:从开始拍电影到今年《花样年华》,十几年,你好像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被市场慢慢接受,我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想过要放弃拍电影?
王家卫:这个念头是常常都会有,因为拍一个电影,其实在过程里面,尤其是我们拍那么长,其实是很痛苦的事情。有很多时候,你会有还不如放弃的想法,但是到最后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会把这个电影拍完。
主持人: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你?
王家卫:我是5岁从上海到香港,我们在香港的时候,刚开始语言不通,我们家在香港也没有什么朋友,但是我母亲很喜欢看电影,所以她每天带我去看电影。所以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戏院里过的。我看了很多很多电影,我每一次看电影对我来说就是走进那个黑幕里面,坐下来就好像做一个梦。这个感觉就让我喜欢电影,我希望我可以给这同样的感觉给我的观众,这就是支持我仍要做下去的原因。
观众:你是怎么样做到在香港的社会环境底下,商业化特别强烈的氛围中来拍摄这样一种影片?
王家卫:我们也尝试过去做一些东西,好像是《东邪西毒》,那个时候大家都要拍武侠片,我们说好我们去拍武侠片,拍完出来肯定不是武侠片了。那么多年来,我们都是相信只有这是我们可以做的,或者我们能做得最好的,就是这一点点的东西,所以就一路一路地撑着。
我的花样年华,我还在等
主持人:很多人好奇你“拍戏不用剧本”的拍片方式。我不知道你是刻意追求一种导演的最高境界,还是想打造一个王家卫式的拍片风格?
王家卫:我想我没有那么酷,现在很多人把我拍戏的状况,说成是“拍电影不需要剧本”,其实这是不对的。严格来说,我们拍前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剧本,但我还是会每天早上要写,晚上去拍,我不希望大家到现场还去乱来。那一天的剧本一定会有,所以到最后戏拍完了,我们会有一个剧本,但是戏之前没有。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很痛苦的,但我已经习惯了,所以其实是一个悲剧。
主持人:你提到在上海童年记忆中的,是母亲的“花样年华”,那你的“花样年华”是什么时候?
王家卫:(笑)我在等着呢!
王家卫
43岁,电影导演。生于上海,5岁移民香港。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30岁拍出处女作《热血男儿》(《旺角卡门》),之后十余年,他的独特开始蔓延到全部香港影坛:《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他与摄影杜可风、美工张叔平,在商业到发稠的香港创出奇迹,所得各类奖项可等身而计。
旁观印象
有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深刻:在对话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王家卫放在桌子下的左手,神经质地不停地抓着他的西装扣子。镜头前戴墨镜的王家卫酷酷的,你很难想象桌子下面却会有一只紧张而微微不安的手。所以想了解这个千变万化、丰富神秘的王家卫,还是去看他的电影吧。就像这场对话———你看不到不戴墨镜的眼睛,但你可以看到一只惴惴不安的没有隐藏的手。
文/本报记者吴菲 资料及图片提供/《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