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我的音乐是必需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2月25日10:21 北京青年报
鲍家街43号,已不仅仅是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址名词,从这里走出并以此为名的一队青年出乎意料地为中国摇滚提供了一种学院的可能和力量。经历了人员的巨大变化与风雪飘摇的摇滚生活,领头羊汪峰和他的乐队坚持着风格与理想,签约华纳的第一张专辑《花火》就是坚持的胜果。曾看到过关于汪峰的零散描叙,使我对将要进行的并不轻松的谈话早有准备:他强调用音乐启发思考,言谈也随处是思考过的抽象。或许这种音乐、这种印象对于接受产生了距离,可是汪峰相信,他的音乐能够打动一部分喜欢思考的人,而将来,“我的音乐会成为青年人生活的必需品”。
厚厚的镜片,飘逸的长发,“学院派”的侃侃而谈,汪峰看起来身上具有的艺术家气质更浓一些,尽管这样带有对摇滚乐手惯常的误读,毕竟5岁开始拉小提琴直至中央音乐学院深造的他具备获得社会交流价值认可的资本。他最终对于摇滚的选择,是基于“严肃音乐表达的是作曲家的意图,摇滚表达的是自己”。而汪峰所选择表达的“自己”是一种人文色彩浓厚的平民音乐追求。在充满体验的《花火》专辑中充满了各色意象,无处不显现着以摇滚思考的模式以及内容和情绪的统一。
汪峰在音乐上来源于美国黑人根源音乐布鲁斯的风格,成就了他在国内乐坛的独树一帜,他自己也不避忌于此,“中国没有(本土)流行音乐,完全抛弃西方是说梦话。或许很多年后,可以有人将其全部消化然后做到他们的水准,那时才能超越”。至于把目前的中国摇滚乐放到国际上比较,他说现状还是差得太远了,因为音乐文化环境的落后,“但是不怕,摇滚的公平性在于任何民族都可以玩,精神是谁都有的”。
在谈到他的古典音乐背景时又有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是因为汪峰顺便说起不久前看到的一台晚会上出场的摇滚歌手除极个别外竟没一个音准的,我开玩笑说,是不是你们有高等音乐修养的人要求也太苛刻了吧,再说对摇滚乐大家更看中精神实质。汪峰也马上幽默地回敬我做“晕倒”状,而后很认真地说,这个问题在国外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谈的,而在国内奇怪的是仍然会讨论,摇滚乐手要赢得尊敬,就必须具备音乐家的素质。
文/实习记者 杨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