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可夫斯基:我仍是先锋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1月29日09:11 北京青年报
应当感谢孟京辉,无论他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整马雅可夫斯基的剧本《臭虫》,这位如今大红大紫的戏剧导演唤醒了我们对一位被遗忘的天才的记忆。
马雅可夫斯基曾是文学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1893年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中学时代就是个叛逆者,1908年成为布尔什维克的一员。他欢呼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称之为“我的革命”。在苏维埃政权最艰苦的时期,他写诗、画宣传画,坚定地捍卫年轻的国家。作为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是革命年代最激进的旗手,他的《穿裤子的云》、《列宁》、《好》等名作贯穿着“巨大的爱,巨大的憎”,简洁的词句、喷发的激情,不愧他“憎恨一切尸体,崇拜一切生命”的宣言。作为剧作家的马雅可夫斯基也并不逊色。他的《宗教滑稽剧》在十月革命一周年之际上演,成为“戏剧的十月”最先锋的实践。
苏联戏剧史上的《臭虫》是和一连串光荣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编剧马雅可夫斯基、导演梅耶荷德、作曲肖斯塔科维奇、舞美设计则是当时苏联著名的美术创作集体库克雷尼克塞。1928年12月28日,马雅可夫斯基在剧院朗读了《臭虫》的剧本,大导演梅耶荷德毫不犹豫地肯定了它卓越的风格:“它不仅在我们剧院演出的剧目中,而且在整个现代剧目中将占有一个特殊的位子。”大师立即投入了工作,他没有对台词做任何改动。梅耶荷德平时排戏从不许别人插手,惟独欢迎马雅可夫斯基的参与。戏排得飞快,只用了六个星期就完成了,1929年2月13日在莫斯科国立梅耶荷德剧院首演。《臭虫》的艺术处理无疑是成功的,但它的前途并不美妙。因为马雅可夫斯基和梅耶荷德都站在当时苏联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学流派“拉普”的对立面,《臭虫》尖锐的讽刺性显得不合时宜。1929年至1930年间,马雅可夫斯基和梅耶荷德并肩站立承受着大量的攻击,他们则以排演马雅可夫斯基的新剧本《澡堂》作为回答,这部讽刺官僚主义的天才喜剧更加坚定地捍卫了他们的理想、趣味和信念。尽管马雅可夫斯基在各地朗诵《澡堂》的剧本时获得了热烈的反响,然而仓促上阵导致了1930年3月16日首演的失败。
马雅可夫斯基情绪低落,不仅剧作备受攻击,他筹办的个人创作20周年成就展览会也遭到冷落,没有多少参观者,也没有重要人物出席。他还患上了喉咙病,医生劝他不要再像从前那样到处去朗诵。1930年4月14日早晨,女演员维罗尼卡刚离开马雅可夫斯基的工作室,屋内便传来一声枪响。马雅可夫斯基用勃朗宁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一封《致大家》的信:“我现在的死,不要责怪任何人,更不要制造流言蜚语。死者生前对此极为反感。”实际上这封遗书写于数日之前,他对未了之事一一细心交待,而唯一遗憾的事就是与论敌的斗争———“应当对骂到底”。文/本报记者尚晓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