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文、图/黎戈
我也是个土皮。
我的家乡是广东廉江市,一个小城镇。刚到广州,人家问我是哪儿的,我会羞于说出我家乡的名字而会用附近一个大城市“湛江”来蒙混过关。来广州的大学报到时,我穿着白衬衣、烫得笔直的西裤、穿尖头黑皮鞋。在我们家乡,那是做正经事的人们的标准打扮。来广州半年后,我再也没有穿过这样的行头,代以“佐丹奴”T恤(当时心目中的名牌)、牛仔裤、廉价“波鞋”。虽然不到位,但也是我的“城市化”的开始。
到现在我已经在广州呆了将近8年,与家乡朋友的隔阂似乎已不止8年。当年的死党现在已找不到更多共同的话题,每年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在这些年间,我开始有了“趣味”起来:看艺术电影、先锋小说、听爵士摇滚、喜欢避实就虚玩弄情调……在广州,在城市里我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和话题圈子。但一回到家乡,却好似突然间失去了对话的动力和对象,家乡的朋友们每年似乎都一样,抱怨机会少、工资低、没出路,他们都很实在,所以改变不大,他们甚至有点麻木地面对。
在做这个专题前,我翻出了一大堆当年家乡朋友的书信,我惊异地发现,我们当年关系那么铁,甚至可以互通心事。这些兄弟般的朋友,现在只不过逢年过节会彼此敷衍一下。我开始为自己羞愧,为什么从来没有试过去理解他们,而要用在城市里的语境去套在他们身上,这种态度显得十分愚蠢。而做这个专题的目的,也是试图寻找一种与家乡那些同样年轻的朋友们的连接。
这个调查是请我哥协助的,他是一位教师,也很喜欢看《麻辣教师GTO》,十分感谢他细致忠实地完成了这个调查。调查地点是广东廉江市,抽样调查了18人,得出了一份仅供参考的小镇青年的生存状况数据。这些学生很快就要高中毕业了,他们都有离开故乡的热切希望,他们可能也会迈上“从土皮到雅皮”的道路。
1、最熟悉的10个“城市概念”名词:
休闲、摇滚、派对、酒吧、自由、咖啡、郁闷、网络、爵士乐、格调。
2、平时最经常去的休闲场所?
书店、学校操场、集市
3、超过80%的调查对象表示要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去。
4、最流行的风尚是上网。
5、关于熟悉的外国品牌:
最多人知道的是NIKE和SONY,麦当劳和肯德基只有1人提到。知道最多品牌的类型是汽车,知名度最高是丰田,其次是奔驰和宝马,还有通用、劳斯莱斯、法拉利、福特、本田。
(问卷设计/刘琼雄执行/黎戈)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